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57)

(2024-06-18 06:44:46)
标签:

文化

教育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

279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日三服。

太阳病是人体欲将病邪从表解,医家当用解表方顺势而为。如果用下药,属于误治。用了下药之后,患者腹满,时而会隐痛,这是邪气被下药引入了里,人体只得调整模式,从里解表邪,于是发生了腹满隐痛的证。从所处的方剂来看,此时应该还有太阳中风的证,同时有服部的隐痛,属于表里证皆有。人体被迫要从表和里两个通道解表邪。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还是以桂枝汤为主方。这种腹满隐痛非实热的痛,而是津血不够,运化不力引起的,只需增加芍药到六两,敛津液下行即可。

【这个腹痛是胃肠被刺激得出现痉挛,不是津液不够,而是津液过不来,用芍药舒缓一下神经,让津血过来,消除拘急痉挛。】

如果是实痛,也就是里面有实热结滞,那就要用大黄了。还是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用桂枝汤加大黄。大黄剂量用的不重,二两。这里的二两应该是生品二两,去皮晒干后,折合成现在的剂量,当在十克以内。说明这个所谓的大实痛,没有严重到承气汤证的地步。如果真是那么严重的话,是可以先下承气汤的。在里证重急的情况下,是可以打破先表后里的常规的。

【这个大实痛是本能系统出现了排异反应,用大黄来帮助本能系统排异。】

整体太阴证的局部热利

280  太阴为病,体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胃气弱的人只能经得起小剂量大黄

太阴病的脉应该是弱的。脉弱,说明整体津液虚,同时又有热利,肠道局部有实热,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所谓的寒热夹杂证便是。【怎么知道是热利?怎么知道是实热?这里说的是太阴病。】在临证上,可以用建中的药合大黄芍药来治,甚至干姜和大黄,附子和大黄同用,我在临证上经常这样用,效果很好。【确实有这样用药的方法,但所治的病不是太阴病。】条文中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黄和芍药还是要用,只是要减少用,因为胃气弱的人,只能经得起小剂量的大黄,如果图一时之快,大黄芍药下多了,伤了津液和正气,病反而不解了。一般来讲,这种情况我下十克之内的酒大黄,宁可多服几剂,以图缓攻。

【脉弱,下利,这是太阴病。说明本能系统功能低落。出现局部热利不是太阴病。如果是太阴病,腹满而疼,脉弱,断不可用大黄。这属于强解虚假条文。这里不是279条讲的大实痛,不能用桂枝加大黄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