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52)
(2024-06-08 10:44:14)
标签:
文化教育 |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趺阳脉是足阳明胃经的经脉
这里也是以脉轮病。趺阳脉是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对于脾胃的问题反应较为清晰。趺阳脉浮说明胃气强;涩说明津液虚,这个津液虚是怎么造成的呢?胃气强,气化能力够,这就不是因为阴寒,那这个津液虚就是小便造成的,此所谓“涩则小便数”。浮和涩合在一起,大便就会硬结。这里的硬结是胃气过强,津液输布太过所致,自然人体就要通过制约脾的输布功能来制衡,以防止津液过多流失,所以称为之为脾约。
【胃气,说的是功能,脾约,说的也是功能。中医是整体思想。是什么在统领这些局部功能呢?是气机功能,是自主功能,是本能系统。】
同样也是热性的便秘
这种情况用麻子仁丸来治。这个方子里的大黄、枳实、厚朴是小承气汤。说明是偏热结。这里的情况和小承气汤证不一样的地方是有津液虚,于是用火麻仁作主药,火麻仁富含油质,滋润肠道的作用很强。杏仁能下气能润肠,这里熬作油脂来用,是取其滋润肠道的作用。芍药能敛津液,其酸收之性也能制约脾胃之功能太过。
同样也是热性便秘,于三个承气汤之外又有这个麻子仁丸,体现出经方用药的核心精神,以津液的盛衰为原则来加减组合。
【不以功能强弱来看病性,却以津液盛衰为原则,舍主导而就主体,这不是经方用药的核心精神。为什么舍三承气汤而用麻子仁丸?看病势,看功能的盛衰,并不是用什么去衡量津液的盛衰。摸脉摸的也是血液循环功能的状态。事儿不能倒着干,话不能反着说。作者的理论偏离了《伤寒论》的主导思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