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大医至简—伤寒论》评注选系列(51)
(2024-06-07 09:31:18)
标签:
文化教育 |
黄儒兴整理
闻道人评注
阳明病误治的处理方法
228
这里讲的是阳明病误下。阳明病如果没有大便硬结,所谓“其外有热”,这是热正试图从体表来解,那就顺应人体的排病模式,用白虎汤或麻杏石甘汤。【是下之后,阳明过程结束的“其外有热”。阳明病是六经病,没有麻杏石甘汤的事儿。】这是不能下的。如果误下了,有可能会结胸,就是热邪内陷与津液互结。如果不结胸,只是“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这是下药把胃弄虚了,运化失权,热郁于胸膈之中不得出,那就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这是阳明病下之后的转化过程。】
从这里可以看出,六经的思维方式是一以贯之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层面的划分,有的很典型是表,有的很典型是里,也有在半表半里,也有的在这三者之间的中间区域。这里的热郁于胸膈,也可以理解为比表更趋向于里,却又不是典型的半表半里。不管怎么样,只要以表里层面的思维去理解,就能找到合适的组方。
【别不管怎样,那个半表半里不是一个可以确定的局部病位,是气机功能系统,是整体,它本身没有排异通道。由此可见,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无法真正的读懂六经。】
229
发潮热是里有积滞,大便溏稀说明积滞不严重,或者积滞已经化解。小便正常,那就不会有发黄之类的证,热没有蕴积于肌体。胸胁满是有少阳证。那就治少阳就好了,用小柴胡汤。
【本条是少阳阳明并病,只要气机功能紊乱解除了,本能系统就自己调节正常了。】
230
胁下硬满,呕,是少阳病;不大便是阳明病。少阳与阳明合病是用大柴胡汤。这里说用小柴胡汤,疑有错简。“舌上白苔”一证,若苔白滑水腻,是阴证湿证;若白厚粗糙,则主里热。用了柴胡汤,上焦通了,津液下来了,胃气也和顺了,也就汗出而解了。
【说的就是小柴胡汤。对少阳病而言,本能系统具有排异能力,只要功能紊乱得以恢复,一切问题都可以自行解决,兼有的并不严重的阳明病也可以自行解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段条文形象的描述了气机功能障碍解除后本能系统的自主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