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大医方药论49外源性疾病白虎汤与承气汤方论3(调胃承气汤)
(2023-11-04 08:30:16)
标签:
文化教育 |
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芒硝、甘草
辨证:燥屎初成
配伍
结肠中干燥,大肠蠕动极缓。免疫清除异己排便更加困难, 所以用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承气即平衡胃肠功能,利导免疫清除异己排便。病理物质从大便排除,而热退身和神清而病愈。承气者,平和胃肠功能也。不能大便情况是:水分吸收得太多,里头有燥屎,这不是调胃承气汤吗?大黄、芒硝、甘草,调胃承气。大黄促进肠子的剧烈蠕动,大家知道蠕动有分泌,分泌就往下走,这是一致的。芒硝溶解在水里,这个水成了一个高渗溶液,不吸收,有一碗水在肠子里,肠子里这么一段是水,而且这个硝水,对干燥的燥屎有软坚的作用,有润滑的作用,水不被吸收。从小肠到结肠,到结肠转到直肠的时候,这一杯水,反倒多了,多的是肠子的分泌液排出来了,硬屎就是那肠里的一个大疙瘩出来。调胃承气汤就是这个作用。
如延误时机,蒸蒸发热,汗出已多,恶热,不大便,是肠中干燥,知母、石膏不足通便,当以大黄、芒硝通大便以和胃气。因大黄苦寒,下瘀血、留饮、宿食,有荡涤胃肠,推陈致新的功效。据实验:大黄的致泻成分为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能刺激大肠壁引起收缩和分泌增加而发生通便功效。芒硝的水溶液不被肠吸收,在肠中形成硫酸钠高渗溶液,所以有润燥、软坚的作用,并引起机械性刺激而导泻。大黄与芒硝相配作为润燥软坚通便的方剂,轻剂可润燥通便,促进新陈代谢;重剂可涤荡胃肠中一切瘀积、留垢、宿食、病理产物,奇效无比。张仲景指出:“少少温服,以调胃气。”其用意在适可而止,“调”为调和之意。“承气”是平衡意,用意在生态平衡,不可太过,过犹不及。不足则不能和胃气,太过则伤胃气。
大黄和芒硝
大黄说过是促进肠子剧烈的运动,还促进分泌,芒硝化水了,300毫升带芒硝的水,喝了,不吸收。而且芒硝有一个功能,能把硬东西能软了,老牛肉加点硝煮,两个小时就烂了。芒硝有这个功效,软坚。解决了这个问题,大黄芒硝相得益彰。所以药到病除。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