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证治分享17(热利呕哕2)
(2023-08-16 17:25:08)
本章热利呕哕皆杂病,不属伤寒范畴。因原载于厥阴篇而在此讨论。
4.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自愈,设浮紧,为未解。
本条在原著第361条。下利脉数微热为白头翁汤证,若脉数发热恶寒而下利为葛根汤证或葛根芩连汤证。下利脉数身有微热而汗出者自愈,并非不药自愈,应理解为服药后有微热汗出脉和者自愈。如果服药后脉浮紧的是病未解。紧脉为血管收引之状,所以说病未解除。如果不服药汗出脉和自愈,“设复紧为未解”一句即无可承接。师傅说:“切不可泥死于自愈二字之下。”
5.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本条在原著第363条,本条也是热利的脉证。浮数是热盛,涩为阴虚,理论上讲此脉与下利脓血是相符的。师傅说:“临床所见,下利脓血之热利并不必脉涩。然此条以尺寸论脉、凭脉断证,疑非仲景文字。”
6.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本条在原著第365条。热利病下重的脉多弦,但并非必然。弦为拘急,下重为肛门直肠痉挛。大脉接近于洪脉,热利脉洪大为邪气盛,这时下利正兴之时,所以未止。热利欲愈脉常微弱或缓,表明正气抗病之后的疲惫状况,是欲自止,但数脉决不是下利欲愈之脉。发热是热利常见的症状,是机能亢进代谢增高的抗御反应,并不是病情危重的表现。没必要加一句“虽发热不死”。师傅认为:此条疑不是仲景文字,也不是仲景的辨证之意。
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本条在原著第367条。下利脉数而渴是热利的脉证。凭脉证断其自愈——不药而愈,是无根据的。下利脉数而渴者,二三日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这符合热利的发展规律。临床所见,热利初起,脉数发热而渴,初下利为稀粪,二三日则继以脓血。本条旧注多作寒利解释,然而里寒下利,阳回则利止而愈,无寒利阳回又转化为热利便脓血的,这在病理上是不存在的。(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