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厥阴病证治分享18(热利呕哕3)

(2023-08-17 15:41:19)
标签:

文化

教育

本章热利呕哕皆杂病,不属伤寒范畴。因原载于厥阴篇而在此讨论。

8.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本条在原著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是指热利利止之后又发热心烦懊憹不眠之证。更烦即再发热心烦,不是更加、更甚之意。凡热利痊愈当利止脉静身和。今利止后再发热心烦,若按其腹部,硬满的为实热,当调胃承气汤或大柴胡汤斟酌选用。今按其腹自心下至少腹皆濡,知胃中无结实之邪,热烦所以称虚烦。虚烦是与结实之烦热相对而言。并不是功能衰退代谢减低之虚寒。本条证是热利止后胃肠余热未清。栀子豉汤是治虚烦懊恼不眠的第一方剂。方见太阳病篇。

9.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本条在原著第376条。此条属于杂病,呕家指呕吐症患者。若患者有呕吐症且呕出物有脓的,不可止其呕。因呕常是胃的抗御形式,如饮食中毒后引起的呕吐。若胃中有痈脓引起呕吐,此时的呕吐是排除病理产物的抗御反应。如强迫止呕,脓液不得排除则成他患。因呕是脓液引起的反应,所以脓尽则呕自愈,非病自愈。

10.干呕,吐涎沫,头疼者,吴茱萸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378条。此条也属于杂病。干呕指呕而无排除物,涎沫是来自口腔及胃中的粘液,为病理产物。干呕、吐涎沫是时而干呕,有时呕出涎沫,头疼正是涎沫引起的,因这种涎沫为酸性,有微毒。这个头疼为前额及目眶区域。病发时胃中有不适感,食欲差或全无食欲。此证即后世称的厥阴头疼。所谓厥阴头疼,不过是本条出于伤寒厥阴篇之中而已,并无病理上的根据。本证头疼用酸性止疼药不仅无效,而且引起胃中更加不适。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200毫升  人参42克  生姜84克切  大枣12枚

上四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注:吴茱萸温中下气,去胃中痰冷逆气,饮食不消。人参补气,助胃阳开胃调中。生姜、大枣调和胃气。此方效能在温胃阳消痰涎,痰涎消除则头疼止。

师傅临床中化裁使用方剂:

吴茱萸25克,生姜25克,党参45克,半夏26克,茯苓40克,甘草15克,大枣(劈)10个。

11.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本条在原著第380条。伤寒大吐大下之后,气血俱有损伤,所以说极虚。有外邪怫郁在表是可以取微汗祛邪的,但极发汗必致亡阳之变。因得哕是由于胃中虚衰导致的。师傅讲:“以水发汗之法,后世久已不用。”(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