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合并病证治分享7(伤寒阳性过程的合并病4)
(2023-06-09 14:47:19)
7.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本条在原著第36条(太阳篇)。本条的合病同样是有脉浮发热恶寒无汗而喘之表证,又有腹满之里证。文中说胸满不说腹满,郭老说:仲景的文法如此。条文之首已言阳明病,又说胸满自是腹满累及于胸,说胸满不说腹满以示不可下之意。此处腹满是必然的,且临床中一看便知,而胸满为自觉,不可察而知之,指出胸满而腹满自知。本条也是以解太阳之表为主,用麻黄汤发汗。
以上三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合起来看,都有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之表证,一为腹满自下利;一为腹满而呕;一为腹满而喘。在治疗上以太阳为主,阳明为辅。郭老讲:“仲景之文必须合看方可见其全面,若分开看则见其偏,所谓互文见义。三条合病须合看,四条并病须合看,太阳无汗病势须合看,六经各篇须合看,一部《伤寒论》须合看。仲景文字多用互相发明的写作方法。对任何一条去孤立的解释,势必死于句下,不可能阐发出其真义。往昔注家吃此亏的甚多。”
8.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疼,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本条在原著第142条(太阳篇)。本条是太阳少阳并病的禁法。太阳病用汗法,而少阳则禁汗。所以太阳少阳并病当从少阳治。文中头项强疼为太阳证,眩冒为少阳证。时如结胸当然不是结胸,若真是结胸是不会时有时无的,此证是少阳的胸满。太阳与少阳并病本有柴胡桂枝汤之治法,本条只出刺法而不言主方是避免重复,重点是告诫不可发汗。所谓发汗是指用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等方药发汗。太阳与少阳并病若误发汗必亡津液而转属阳明而谵语。脉弦表示少阳病的进一步发展。
文中说刺法:大椎第一间即百劳穴,刺百劳穴以泻胸中之热,刺肺俞以泻太阳。刺肝俞以泻少阳。期门为肝之募穴,刺期门亦泻少阳。(待续)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