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阳脉证治分享12(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5)
(2023-05-26 17:34:21)
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疼,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318条。此条文首的少阴病应是少阳病,这是郭生白老先生的一大贡献,把这个错误改过来。这一条误入少阴篇,原因可能是只注重症状的外部联系而不注意或不懂病理的缘故。对于四逆一证,只是现象。有脉微细四逆。它反映的是功能衰弱、代谢减低的阴性病本质;有伤寒脉滑而厥逆,它反映阳性病的本质。本条如果是少阴病脉沉细的四逆,必须以附子、干姜回阳,决非四逆散说能治。若是热厥,不能为少阴病。
历代《伤寒论》注家,大多含糊其辞,没有真正发现问题所在。郭老才算把它真正拨乱反正,还其本来面目,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少阳病为三焦气机失调。三焦气机与植物神经在功能上有相当范围的一致性。在少阳病过程中,由于脉弦细,在此情况下出现腹疼或者泄利,气血为适应抗病而内趋腹腔,一时远端供血减少,而出现四逆,临床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少阳病的四逆与少阴病的四逆有着本质的区别。郭老讲,他在临床中常见少阳四逆腹疼:脉弦细,疼发时手足逆冷,疼剧时冷汗肢撅,疼定时手足复温。用四逆散做汤服,药量如柴胡汤,效如桴鼓。
四逆散方:
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破水渍炙干。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1克,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5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5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5分;腹中疼者加炮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1000毫升,煮薤白600毫升,去滓,以散3克内汤中,煮取300毫升,分温再服。
四逆散的药量太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四逆散做汤服,每服柴胡用量20克,其他药量相应增加,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郭老的研究,四逆散方后之加减与小柴胡汤后的加减法相同,可能是后人补入。且四逆散方后加法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俱非仲景文字,四逆散的用量亦被后人篡改。四逆散是个极效的方剂,不过应适当增加用量。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