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阳脉证治分享10(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3)
(2023-05-24 08:33:42)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腾,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100条。这条凭脉断病不是张仲景理法。郭老认为,此条似是:“伤寒脉弦细,腹中急疼者,先与小柴胡汤,不差者,小建中汤主之。”阳脉指寸脉,阴脉指尺脉,桡骨动脉尺寸同一血管,不可能前一寸涩后一寸弦,郭老讲:临床中未见过。张仲景无此脉法,也无此脉理。腹中急疼唯一的可据就是脉弦细,如果不是脉弦细,腹中急疼则毫无用小柴胡汤的根据。根据脉弦细而用小柴胡汤调和三焦气机,若仍不差再用小建中汤通阳缓急止疼。因服过小柴胡汤,三焦气机已通,小建中汤则可奏效。如果先与小建中汤,无根据,张仲景无此盲目治法。且脉弦细腹中急疼本无用小建中汤的根据,只有用小柴胡汤治疗后不差,才有用小建中汤通阳缓急的根据。《伤寒论》中,先与小柴胡汤不愈再用其他药病例有:“.....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条)“得屎”二字有用通便药之意。又“先宜服小柴胡汤以外解,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条)
小建中汤方:
桂枝42克
芍药84克 甘草28克
生姜42克 大枣12枚
胶饴200毫升
上六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此方在千金方中名芍药汤,治产后少腹疼。桂枝汤增芍药加胶饴即此方。胶饴即麦芽糖,亦称糖稀。微温味甘,缓中、补虚、润肺,治中虚腹疼。此方为通阳补虚缓中止疼之方剂。
5.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147条。该条是伤寒太阳汗下后转化为少阳病理过程。胸胁满微结、往来寒热、心烦为少阳证,为小柴胡汤主治,因渴而加瓜蒌根,因胁满微结加牡蛎,因渴而小便不利加干姜散水汽,因身有热而去人参,因头汗出而加桂枝。柴胡桂枝干姜汤乃小柴胡汤加减方。
上七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