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少阳脉证治分享6(少阳病纲领2)
(2023-05-19 07:34:38)
本章为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和治疗原则。
5.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本条在原著第204条。呕为少阳证,呕多表明三焦气机失调,虽有腹满或大便硬等阳明证,也不可用承气汤。攻之一词,一般指大承气汤。若呕而发热兼有热结在里之证,可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选用。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
此条指示,少阳病禁下。凡有少阳病皆不可攻,不限于呕多。这里说的呕多,是指呕易被人误认为是胃肠病而用下法。
6.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本条在原著第101条后半部分。上条说少阳病不可下,本条说下了以后少阳证仍在,还用柴胡汤治疗,但由于下后伤津液,必作战汗而病解。所谓战汗,是少阳病理过程所独有的一种抗御反应。其表现是:突然恶寒战栗,即骨骼颤抖而恶寒。随着颤抖而体温逐渐上升,最后发热汗出而病解。病解的表现是热退身和脉静神安。但要注意,假如正气胜不了邪气,战栗而不能出汗或者汗出不止脉数急而烦躁不得卧的都是危证。因此,临床中,对战汗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作战汗前的准备:饮生姜米汤以助津液。对战而无汗的,急以生姜大枣人参汤救之。若战汗、神昏、脉微、厥的多不能救。不过即便这样,也应该保温盖上被子不要惊动,急以人参生姜附子汤回阳,争取治疗的可能性。如已经作战时则不可再用药。如果战而不得汗,不可强发汗,强发汗,汗不出,或汗出而虚脱,死不救。郭老说:“服柴胡汤而作战汗乃是抗御机能遽起抗病。”若战而汗不得出,是津液虚脱,与人参姜枣汤,阳虚的救以人参附子甘草汤。如果是温病过程中的战汗另有适宜的方法。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