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44(太阳病理阶段的继发症)

(2022-11-03 22:37:56)
标签:

文化

教育

郭老把太阳病理阶段的继发性杂病从伤寒中析出来,单立一章分别讨论,以利大家学习应用。

九、心下痞(1

1.脉浮而紧,而反下之,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本条在原著第151条,略有不同。“脉浮而紧”指太阳伤寒而言,即无汗病势。本应当顺势而为,用发汗法治疗,今反而用下法,违反外趋病势,则作痞,造成了心下痞。痞在心下,按之软。心下痞与小结胸的区别:心下痞在心下部位,中为气体,按之软;小结胸亦在心下部位,其中为痰饮热结,按之疼。说白一点,心下痞,就是肚子胀,里面是气体,肚子敲着“嘣、嘣” 响,小孩子常有这个病症。

2.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154条。由于表邪误下内陷,造成胃肠的运动、分泌及消化吸收机能紊乱,留滞在胃肠的食物在菌丛的作用下,发酵腐败,分解生成大量气体,充于胃与结肠,这就是造成气痞的原因。因为是气体,所以按之濡。心下痞常伴有身热,脉浮亦所常见。况且心下痞也有阴性过程,如太阴之痞,这里举脉浮以表示为阳性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治热痞之剂。

大黄黄连写心汤方:

大黄28  黄连14  黄芩14

上三味,以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按:黄连黄芩俱有清胃肠之热功能,都具有广谱制菌的作用,大黄苦寒,破留饮宿食,荡涤胃肠,通利水谷,推陈致新,亦有较广泛的制菌作用。胃肠中发酵腐败的内容物,一经清除,痞结即消。上面的用量,是《伤寒论》原著所用量。

郭老的习惯用量:大黄10  黄连20  黄芩30

记住本方的药是渍出来的,不能熬。

3.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本条在原著第155条。是承接上条而说的,心下痞即指上条之症。此症身热不恶寒,若汗出而恶寒,是因汗出而导致阳虚。郭老说:“阳虚表不固又为汗出的原因。”就是说,因阳虚造成汗腺不能很好的闭合。泻心汤消痞清热,加附子以助表阳。表固汗止,恶寒自解。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28  黄连14  黄芩14  附子1枚炮去皮,别煮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麻沸汤即沸水。这个药只有附子是熬的,其它三味是用沸水渍出来的。

郭老的常用量:大黄10克,黄连20克,黄芩30克,炮附子10克。

这些方子都是很有效的常用方子,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不要再被无良医者坑害。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