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之《老子》治要下经《德经》学习分享(23)
(2022-05-24 10:56:14)
标签:
文化教育 |
【原文】《老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白话】社会只有平安、安宁,才能保持长久;在事情没有出现苗头时,是很容易引导的;很脆弱的东西,容易被打破;事物在微弱之时,很容易被散失掉。做任何事情在开始之前,即应当把基础打好;修身、持家、治国应当有未雨绸缪之远见,把一切乱象治理在出现之前。
【解读】先辈们给我们的见地实在是太好了,可我们如今却犯了个大错误,总是滞后,而且,我们所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很少有人把心灵修养作为重中之重。末学认为,这里讲的是,人心性的修养,“其安易持”,如果一个人内心平静、安宁,才会心生智慧,往往容易把持好自己。任何事物在其脆弱之时,很容易被摧毁破坏。这里讲的是智慧,需我们去深入体会。下面我们看看,《群书治要》如何讲?
“其安易持”,《群书治要》讲:“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群书治要》从治身、治国方面告诉我们,平安、宁静时,容易坚守信念,因此,老子告诉我们要“无事”。不要去扰乱人心,我们如今好像正在犯这个错误,很多时候都是在乱人心。“其未兆易谋”,《群书治要》讲:“情欲祸患,未有影兆,时易谋正。”《礼记》讲:“欲不可纵。”可我们如今却在不断刺激、释放人们的欲望,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如今很多乱象,与此不无关系。本身说事情在没有征兆前,我们用正确的观念,是很容易引导归正的。“其脆易破”,《群书治要》讲:“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也。”任何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再收就不大容易了,现实中不难看到这类事情。“为之于未有”,《群书治要》讲:“欲有所为,当以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治之于未乱”,《群书治要》讲:“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本段文字很好理解,落实与行为,真正做到并不一定容易,这需要我们心胸宽广,智慧超前,也是需要我们自身的修养。和谐安康、安宁祥和,人人都很向往,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这样想、这样做,摒弃不良陋习,共同努力去实现,不是别人给你个这样的世界。希望大家去体悟。
(本文采用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群书治要》线装本原文,主要参考了南怀瑾老师的《老子他说》和杨永胜主编的《国学经典大全集》。由于学识浅陋,见闻浅薄,加之自身的愚钝,不到之处肯定很多,恳请您批评教诲,多多指教,将不胜感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