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太阳脉证治分享11
(2022-04-29 09:33:03)
标签:
文化教育 |
2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疼者必衄血,宜桂枝汤。
本条在《伤寒论》原著第56条。郭老说:“此条头疼乃表里共有之症,若头疼发热汗出加六七日不大便,就极容易被认为病位在里,为里实而用下法。但不大便并不是里热的可靠根据,若有里热不必论大便有无便为里病。若头疼发热虽六七日不大便,但小便清者,则知里无热,且不可用下法。若有里热,小便必赤涩短少,发热而不恶寒。凡表证之发热,必恶风寒,有汗为桂枝汤,无汗为麻黄汤。”“若头疼者必衄”,原因是由于上冲势因不大便而增强,头疼也是上冲势盛引起,所以可能引起鼻粘膜出血,也就是我们说的流鼻血。郭老讲:“此语与本条理法是非常完整的,原是仲景文字,决非他人注语。”有书上说此语是前条注语,郭老认为是原文,因为符合病例特征。
22、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第57条。本条的“伤寒发汗已解”,是指太阳病脉浮发热恶寒一节,包括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发汗后热退身和。半日再出现发热恶寒脉浮数者,郭老说:“是邪未尽,可再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要注意:凡太阳病,无论伤寒或中风,也即无论有汗或无汗病势,曾经发过汗的,则不准再用麻黄汤发汗。否则,重发汗亡失津液,会引起病情的不良转化,因此本条指出用桂枝汤发汗。
23、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本条在原著95条。本条山田正珍以为是王叔和掺入。陆渊雷先生认为,非仲景之言。郭老认为:“本条于理法无任何发明之处。”说明本条无可取的地方,没多大意义。
上面是十二条桂枝汤证,郭老精心把他编排整理在一起,对我们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更加便利,希望大家别辜负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下面郭老把桂枝汤的禁忌,也进行了整理编排,一起编入桂枝汤有汗病势一章。下次我们将共同学习。
(此处所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人恩师郭生白大医所著的《伤寒六经求真》,根据本书产权代表的声明,书中内容可以用于公益传播,如果从事营利性活动应当经授权,本人传播的中医知识,纯属公益,不带任何盈利性,目的是:把大德们的临床经验传播给大家,让大家有病自己治,免受庸医危害。由于水平有限,阐述的内容肯定有不到之处,恳望智者、大德指导、指教,末学将不胜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