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电石灯
(2018-03-25 02:42:43)分类: 文史 |
电石灯:不一定全是洛阳话和独有的名称,但确实是那几十年洛阳老城人“心酸”的一段往事…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洛阳老城去区小巷才开始告别“煤油灯”,使用上了明亮的电灯,人力栽大木杆子情景我还记得,叔叔们脚踩“铁扎刺鞋”一耸一耸的挪到上端安装三角铁、“瓷瓶”似乎就在昨天…请原谅我不懂电工知识,说不上来叔叔们使用的工具和电器名称…
好景不长,“电不够用”这个严酷的事实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也是洛阳很多年未见“霓虹灯”的主要原因。为了节约用电支援“涧西工业区”国家建设,保国营企业生产,老城区、瀍河区就天天“高峰区”停电,时间基本在晚上7—11时左右、煤油灯继续使用,蜡烛因价钱高被放弃…。后来,也不知是谁发明了“电石灯”,改善了两个区的夜晚环境,煤油灯又靠边站啦。这种白铁皮做的“灯”呈圆形、下大上小、一根细管再使用铜焊接一个打针的针头或加工个铜嘴儿。电石灯是两部分,可以压紧密封里面装电石,因有小孔进水所以会发生“乙炔气”,点燃后的效果高于煤油灯和蜡烛灯,但有一点是: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省钱,那个年代人们就顾不得危险啦…
电石一般指碳化钙,无机化合物,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灰黑色块状物,断面为紫色或灰色。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工业用气焊、气割使用。工艺早已改善有专门工厂转化为气体装瓶使用…
大概九十年代吧,老城区的用电格局被改善,不再随便停电啦,“电石灯”再也看不到了,街头的三轮车小贩也很聪明的使用汽车电瓶改作电灯照明…
(文稿由网友“洛阳车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