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蛐蛐儿

分类: 文史 |
蛐蛐儿:就是蟋蟀,洛阳的老哥们都耍过吧?咱没有太专业的“罐儿”,就使用破旧茶缸,里面放点湿土,使用草须逗人家的屁股,让两个公蛐蛐儿咬架,咱玩的明堂不是叫:逗蛐蛐儿吗。目前在洛阳老城区的“花鸟市场”依然还有人销售蛐蛐儿和非常艺术的:蛐蛐罐子。
我们小的时候,都会在夜晚去文峰塔西边的城墙下、城河边儿逮蛐蛐儿玩儿,小伙伴们都明白,野地里的蛐蛐儿绝对好于家院的,斗起来似乎有“野性”。
蛐蛐儿,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年少时我们都玩过这个“虫儿”,玩儿耍之间也交流相互也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记得好像还拍过斗蛐蛐的动画片…
现在的孩子们都不让玩这个无脊椎动物啦,不卫生啦,熬煎人啊,反正大人有很多理由、说法,孩子们也有电脑这个大玩具,谁还稀罕蛐蛐儿啊,到市场购买蛐蛐儿的,都基本是爷爷辈啦…
(文稿由洛阳网友“洛阳车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