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重庆女作家杜虹到展文莲,两例备受国人关注的人体低温保存手术,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都是主刀医生。唯一的不同是,为杜虹操作时,他为美国阿尔科工作,而这一次,他来到了中国,加盟了一家中国公司。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13/c7afa864c4dc415d9baddec233cb4465.png
阿伦·德雷克并不是一入行就涉足到低温医疗领域。他的领英(linkedin)资料显示,自1986年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以工商管理学士毕业后,他先后做过8年的信息技术专家、13年的消防队急救员和3年的诊断成像手术管理。
2009年,阿伦·德雷克加盟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正式参与人体低温保存的手术和研究。他告诉红星新闻,“十几年的急救生涯中,屡屡尽力却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挫败感让我寻找新的方式来拯救生命。”
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为什么选择来到中国?中国和美国人看待人体低温保存有什么不同?被冷藏的人类在未来真的能复活吗?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对阿伦进行了一次专访。
谈技术:最大意义在于能够保存记忆
见到阿伦(Aaron Drake)是在他位于银丰生物集团的办公室里。深色长裤、皮鞋配细条纹衬衫,白大褂挂在转椅靠背上,配上他浑圆而缺少头发的脑袋,仿佛美剧《急诊室的故事》中的“马克·葛林医生”站在你面前。
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甚至追求永生,方式不仅低温保存一种,克隆、干细胞保存、基因工程,这些都被认为是人类探索生命的前沿科学,但在阿伦看来,即使抛开技术难度,人体低温保存有一个特性其他技术不可替代——能够保留记忆。
阿伦告诉红星新闻,人体低温保存很大的意义在于脑细胞的保存,这就是为什么人体低温保存要在临床死亡后就迅速介入,这是为了赶在脑死亡之前,避免脑细胞收到损伤。在国外,有些机构出于保存成本考虑,会选择只对客户的头部进行保存。
“这是很重要的,假如有一天这些人能够复活的话,他们会希望记得他们是谁,记得他们的朋友、家人,记得他们做过什么。” 阿伦说。
谈质疑:目前无法解决升温损伤难题 手术在法律上没问题
每次有“人体冷冻”的新闻爆出,总有人质疑这是一个骗局。他们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从1967年1月19日美国人詹姆斯·贝德福被冷藏算起,50年间超过300位参与者,还没有一位被复活或者尝试复活。
对此,阿伦表示,目前虽然在降温和储存阶段通过使用冷冻保护剂能够尽量避免细胞出现损伤,但在升温阶段,细胞和组织仍然会产生损伤,“这个是世界性的难题,想要复活,解决升温损伤是前提。”
红星新闻检索发现,曾有科研人员发现某些鱼类可以经过冰冻,化冻后仍然保有生命,这是因为这些鱼体内富含一种抗冻蛋白,但这种蛋白数量稀少,很难被人提取使用。
对于开展这类手术资质的质疑,阿伦表示,人体低温保存手术在操作上与常规手术并无太大不同,“参与手术的都是医院中富有经验的医生,另外也没有专门机构来颁发资质或执照。”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则告诉红星新闻,目前此类手术在法律上是没问题的,属于“对遗体展开科学研究。”
谈手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低温保存 短时间介入是成功关键
在阿伦看来,中国人或许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人体低温保存的概念。这也是他来到中国的一个原因,他看中的是中国的潜力。
阿伦对展文莲女士的手术印象深刻,这是他来到中国后的第一例人体低温保存手术。他告诉红星新闻,在手术前,他和展女士的丈夫桂军民见面超过7次,甚至现在两人已经成为朋友。“桂(军民)首次和我见面时,最先问的是美国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真是个令人心碎的问题。”
对于展女士的手术,阿伦称短时间的介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展女士去世前,阿伦的团队在病房外守候了超过40个小时。
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像展女士这般幸运,在15年杜虹女士完成人体冷冻之后,曾有一位北京的患者联系到阿伦希望完成人体低温保存,但最终失败了。当时阿伦和他的团队飞到北京呆了一个星期,该名患者始终活着,后来阿伦签证到期回国续签时,该名患者突然去世。“这就是我们最难过的事,通常情况下,超过四小时我们就很难再介入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进行人体低温保存,阿伦回忆,曾有一位脑部肿瘤破裂的患者坚持要求要做,但最终因为周围血管破裂,无法完成灌流而宣告失败。
谈伦理:更看重为患者提供从绝症中恢复的可能
除了技术上,伦理是人体低温保存另一个饱受争议的领域。
一些人坚持认为,尽管介入时患者已被宣告临床死亡,人体相关器官仍在进行代谢活动,大脑活动也还在进行,此时立即开展手术是不人道的。还有人设想,将来假如所有人都采用这种方式,会不会造成地球人口只增不减,加速各种资源的消减。
“人体冷冻之父”埃廷格甚至曾提出:人们可以通过协商,轮流地不时将自己冷冻一段时间然后复活,就能平等且长久地享用地球资源。
但在阿伦看来,在目前讨论这样的设想是可笑的。“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参与人体低温保存的,他必须是非常热爱生活并且珍惜生命的人,世界上现在已经参与的不过300多人,这实在是很小的一群人。”
他认为,关注这种问题还不如去关注人口寿命的增长对地球的影响,“1900年至2000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从39涨到了79,翻了一倍”,阿伦笑称 :”假如未来100年再翻一倍而人们又没有找到新去处的话,说不定人体低温保存,就成了不得不考虑得措施了。”
相比于伦理争议,他更看重人体低温保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将来某一天从绝症中恢复的可能。”
作为医生,他乐观而严谨,“我坚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更重要的,人体低温保存技术则能挽救那一天来到前即将去世的这批人。”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董冀宁 山东济南报道
实习编辑 李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