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杂谈-我的语言观
(2024-03-18 07:36:01)我 的 语 言 观
我的语言观,只是个人爱好,哪里谈得上真理。晚年重读从前爱好的文字,只剩下郁达夫游记,和孙犁散文。我与白话文决裂了,行文不再用长句。但自己早年文字,重读还顺。文言,《项羽本纪》,曾使我倾倒,要小女全文读背。现在,我更爱《水经注》,四六为主。四六组合,继承《诗经》,不沾诗词,能跟句,白话文之前,是行文主流,适合叙事,说理,不失简明流畅,所以我爱。若将行文,比作中医用药,四、六为君药,五、七为臣药,一、二、三、八为佐药。文言,过八者鲜。白话以此,能跟句则美,不然则否。
我一生爱好语法。晚年以之,接触先秦典籍,怀疑后代名人,被誉精通。李白“十岁通《诗》《书》”,尤使我怀疑。典籍疑难,至今没有解决。外语经典,翻译类似,比如《传道书》,笔者晚年为之,较之通本,多有不同,网上读者不少。忘了谁说的,终生精通一门外语都难,说精通几门,只有外行,才会相信。小女英语为业,承认英语使她“frustrating”。典籍也一样。盛名《庄子》,无人全通,《则阳》一段,足以证明。北大中文系老师,教过小女《庄子》,小女根本不能释圆。《论语》也一样,比如“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是写飞前飞后,历代失解。“斯”,结构语词,我称宾词,使宾语提前;句谓:举翅色矣,飞而后停。
语言表达,内容可违背自然,语言结构,是自然法则,不可违背。主、谓、表、宾、定、状、补,是自然表达需要,并非人为创造,所以中外相通,汉语不应例外。结构语词与双字词组,是汉语两大特点。前者驾驭语法;后者是结构组合,成为汉语最大优势。可惜汉语语法,连定义都没下好,至今见仁见智,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语言好坏,没有绝对标准,有相对标准。通顺,干净,是基本要求;生动,优美,是锦上添花。说话,作文,无人想到语法,诚然,因为语法,学于前人言文,已在潜意识里。研究高深语法,是学者的事,对于常人,读点语法课本,有益无损。语言是海洋,语法是航船。有船无船,效率不同,无论教学,还是解难,都是这样。
欣赏语言,就像美食。口味不同,结论迥异。自己口味,总认为好,作家尤其,其实不然。语言大师,不是自封的,有相对的公论。说到人,语言天赋,因人而异,表现在接受能力,及其使用能力。习用语言,天赋与努力,是双足,不可或缺。习用方向,取决于语言观。方向重要,取道也重要。欣赏决定取道。女儿三姨,没有文化,吵架一等,驾驭语言,能力超强。究其原因,除了天赋,就在取道。她学乎上,从少练出来的。她的语言观,可歌可点。她说话,必有质,不会冗长,别人不能,所以她赢。
语言观,常为潮流左右。潮流不可阻挡。白话简明流畅,短节奏,能跟句,用语精炼,白话文反之,却成为潮流,一统天下。要想回归白话,如推大象屁股。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