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杂谈-语法学简论
(2024-01-08 10:03:17)语 法 学 简 论
语法学,研究语言结构法则,及其发展规律。这个定义,虽则公认,并不准确。语言结构法则,是自然法则,自然逻辑,并不发展变化。发展变化的,是构成语言结构的材料。前者曰句子结构,是语法之纲,即主、谓、表、宾、定、状、补,中外相同。后者曰句子材料,是语法之目,中外有别,与时俱进。要说没有材料,哪来结构,也通;但变与不变,二者不可混淆。纲举,才能目张,不失研究方向。研究语法学,要操牛耳,说有质之言。牛耳就是特点。有质之言,需要简明,贵在实用。比如,论结构,汉语灵活,重意,省略多;英语严格,重规,省略少,不能互相模仿。拙言,自觉合此要求,说到特点。
语法学是大道。大道至简。理解大道,需要慧心领会。语法学著作,“其书五车”,大多浮言充斥,忽视纲目,不着边际;举例繁多不精;不是驾驭语言,而是相反,令读者发蒙。《马氏文通》以后,著作纷繁,食洋不化,不得要领。汉语语法的要领,是结构语词,以及结构词组。前者是汉语的结构标志,后者是功能齐全的句子材料。二者构成汉语的特点,与英语不同。明此,思过半矣。
汉语语法,全在《诗经》。《诗经》,成于有周一代,是汉语的成熟,是民族的集体智慧,而非个人所为,他书莫及。《诗经》,不谈语法,自有语法,系统而实用。语法,貌似他山之石,其实不然。任何语言,都有语法,纲同目异,说与不说,如此而已。没人说话用语法,诚然,但理解篇章,尤其是典籍,难与错,往往在语法,虚词难于实词。
语言文学,本是一体,不可分割。中文系,只研究文学,不研究语言,得不偿失。研究语言,不能没有语法。语言是海洋,语法是航船,语法学家是舵手。语法是器。有器无器,效率迥异。这层道理,至为明白。历代无视,究其原因,非不能也,不认也。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何难之有!如此落后,竟无课本,令人惊讶。
语法学,需要务实研究,学以致用,而非为学而学,成为象牙塔。大道之贵,在其应用。当前最迫切的,是编出语法课本,和词性字典。前者必须简明,有纲有目,重在实用。后者,贵精,不贵多,按字频入选。汉语教学,没有效率,緣于无器。长此以往,盲目跟着白话文走,课本深受其害,学生倍之,说话不会口语。五千年文化,成为少数人专利,与流通语言无缘,等于名存实亡。这是莫大损失,终有湮没危险。
白话文必须改造,进行瘦身。可有可无的字,需要删除;几十字长句,务必改写,用精短散句,以意连为主,多用省略;要继承文言优点,克服文言缺点;白话文作骨架,文言文作肌肉,肌肉长在骨架上,语体健壮,如体操运动员。时下文章、讲话,多有古语穿插,足见其表现力之强。若能折中白话文节奏,一统语言风格,回到自发兴起的白话,那将是汉语之福。语法学若能转向实用,参与改造,将会功劳大大。
2023,11,1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