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学术-谈谈汉字与白话文
(2023-05-07 07:19:00)夕 阳 学 术
谈 谈 汉 字 与 白 话 文
---《风雅注说》结语
道法自然。语言的规律(语法)是自然的。任何语言都有“五脏六腑”,即主、谓、表、宾、定、状、补。语种的差别,不在“脏腑”,只在构成“脏腑”的材料与方式。汉语的强势在:音、形、义三为一体的字(词),及其“脏腑”式的双字组合(词组)。那是拼音文字望尘莫及的。汉字的弱点在表音,注音是好事。
汉字是金饭碗,决非鲁迅说的可怕遗产。代代语法学家,无视语言的自然规律,捧着金饭碗,要么自封,要么讨饭,不知系统语法,尽在《诗》中,还以为《诗》,只是韵文。搞语法的,不取例于《诗》,只取例于文,舍本从末,事倍功半。《诗》是民族集体智慧,文是个人手笔。《诗》为先秦口语,音节美甚,本质却是散文,同后世诗迥异。《诗》建构了语法,提供了词,句,词组,短语,和成语。没有《诗》,就没有汉语。汉语之好,全在《诗》。百姓口语,至今传承《诗》。
白话文不合汉字。用字造词,是莫大浪费。字即词,除了双音、叠音。一字多义,义由句定。汉语汉字,贵在简明。白话文背道而驰。它死学英语,废字立词,句皆“长拱”,文皆“棉花糖”,实不堪读。英语长句,自有节奏,无需标点,主前次后,皆成“连拱”,绝无“长拱”。英语的节奏,同先秦口语的节奏,十分相似。白话文断了文脉,使五千年文明,与广大学子无缘,拙劣的今译,到处泛滥,汉语的强势,十不有一。
改造白话文,得从课本做起。白话文之佼佼者,是旧学加新学造就的。后来效颦,弃旧从新,毁了汉语。所以,没有古文修养的白话文,不宜进入课本。课本教《诗》,莫教古诗。代代人以《诗》启蒙,事半功倍。今人12年寒窗,不能解决读写问题。中学语文,要加选文言文,对应系统语法;要配备语法书,简明,实用,系统,合乎语言自然规律。华而不实的语法,休矣。白话文,要靠《诗》拯救;《诗》,要靠语法推广。语言的“牛顿定律”,就在《诗》中。啊,辉煌的祖先!
录于《风雅注说》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