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杂谈-后补四篇
(2023-05-06 08:07:28)夕 阳 杂 谈-后 补 四 篇
1、谈 谈 知 音
郁郁苍苍,茂盛貌,用来翻译《蒹葭》,正好。迷恋此诗60年,怎么到现在才想到呢?也许,像生命的诞生,成熟需要时间。灵感是自然来到,“像树叶长到树枝上”。文中“白露为霜”,释成“白露有霜”,情况类似。深秋早晨,阳光下,草地上,白露有霜,是我目睹。上半夜,气温零上,水汽成露;下半夜,气温零下,水汽成霜。所以霜露并存。霜易化,露难干,二、三章能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苍苍,白露有霜。所说这人,在水彼方。逆涉回流找她,道阻且长。逆涉河流找她,她仿佛在水中央。
芦苇萋萋,白露未干。所说这人,在水之边。逆涉回流找她,道阻且上。逆涉河流找她,她仿佛在水中小沙洲。
芦苇郁郁,白露未收。所说这人,在水之涯。逆涉回流找她,道阻且曲。逆涉河流找她,她仿佛在水中大点沙洲。
故人要在世,见之,定会说,挺好。我们是知音。她爱唱,我爱写。歌为知音唱,文为知音写。茫茫人世,知音不多,但也不孤。知友说:“知音可遇而不可求。”相知以文,还要以缘。文山文海,相遇不易。2023年03月07日 再见了博友 喜欢了你的博文《夕阳书信(十三)》。发帖是午后13:07,多半是要走的老人。一股悲哀,油然而生。他是知音。
炒热的文,不一定好,快热快冷,因为常常,文胜于质。《秋颂》不朽,在质真而美。诗人,除了济慈,谁能说:“真就是美,美就是真。” 《秋颂》,鲜有知音,因为至今,连诗句都理解不准。《蒹葭》类之。理解诗文,一要语言能力,二要人生体验,三要情投意合。人人叫好的文章,是不存在的。人人叫好,往往不好;知音多多,往往没有;因为那是不可能的。“食色性也”,人人皆爱,艺术之爱,不然。
艺术的可贵与魅力,在真与美。抒情诗文,如果没有事,一鳞半爪的,就像无病呻吟。如果没有景,含情的,就像吃饭无菜。刻骨铭心的东西,人应该留下,为死亡带走,就可惜了。只要是金,就会有光。能否发光,有无知音,命也,不当苛求。掩埋金银,是历史的过错,是才人的悲哀。淘汰垃圾,是历史的功能,是夜郎的下场。
我拙为的诗文,多缘事而发,比兴而写,叙一鳞半爪的真事,含恩爱怨恨的真情,纯抒情说理的,几乎没有。见之于人,无时不战战兢兢。见到知音,喜莫大焉。心,求安于诚。女儿安慰我说:“Why worry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cannot control?”
2、再 谈 后 人 的 惭 愧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部哲学书。道,天之理;德,道之用。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驾驭社会规律。道不是宗教,是物的规律。物是第一性,道是第二性。道在物中,可以认识,但很难参透。人类认识,与道契合,是最高层次。知道才能顺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辩证句,表述道的行为,人当顺之。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人说,“道法自然”的“法”,不是动词,与其前不同,因为先秦的“自然”,没有后世的意思。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里“自然”,是先秦意思。《老子》用“自然”五次,皆指“自己如此”。“道法自然”,“法”为动词,句子没有不通。后世的意思,也没有错,在情理之中。自然界,是自己如此;自然规律,也是自己如此;用“自然”,译“nature”,一脉相承,恰到好处
《老子》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今曰自然规律,唯物辩证法也。笔者用语法注释,解决了难点,找到了原文的依据:一章总论,四十章总纲,四十二章总述。并作了一组文章,曰《<</span>老子>哲学之新见》:《注<</span>老子>有感》《谈谈<</span>老子>哲学》《<</span>老子>哲学总纲》《注<</span>老子>有感续篇》;散见于《夕阳杂谈》,细述了自己的观点:不乏赞赏的读者。
一部《老子》,充满辩证法,够后人惭愧。笔者一生研究英汉语法,认为先秦典籍,训诂已做到头了,解决难点,需要语法。语法虽是他山之石,却是自然规律。先秦典籍,不言语法,不违语法。笔者以此信仰,简注了《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多有新见,不合传统,读者明眼人,恳请鉴定。
先秦典籍,是我们民族的至宝,只有攻克难点,才对得起辉煌的祖先,而不留后人的惭愧。见仁见智,不可能是祖先的原意。经典,无论中外,正确意思,都是唯一的。它的载体是语言。通行本,是民族的集体智慧。版本众多,语言难免出入。古人条件好,已做了比察,比如天才王弼,完成了《老子》通行本。没有足够依据,不要以假乱真,以劣充好,以为出土抄本,真于通行本,自己观点,强于古人。语言的依据,包括语法,是最硬的依据。据此而动,可以相信。在文本语言上下功夫,是后人研究的正确方向,违之久矣。
2023,5.13
3、再 谈 我 的 梦
梦的理论,至高至深。我爱做梦,老来尤甚。大女儿是心理学硕士,长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小女儿是美国文学博士,爱读梦。
我说,梦的本领比人高。大女儿说:“当然,梦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解放了人的思想,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有未版书,曰《风雅诗文》,历经一生。展示的,是亲情,恋情,和友情,不乏语言议论。我是语言爱好者。对语言的追求,贯穿全书。我的书,像破衣,补缀不止,想到它,我会暗暗洒泪。我最爱李商隐两句诗:“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我的情结,全体现在两个梦中,醒着是写不出的。
一曰《午睡的梦》,一个真实的梦,以小诗记录:
午 睡 的 梦
午睡我梦见,
年青的妻子,
丈夫牺牲了,
子弹击中他的心。
不能“剪心”相报,
只能“剪蕊”以代。
我看到一颗无花果,
剪开一肚子的蕊。
人说蕊不能代心,
她可是自然而然。
孩子需要妈妈,
我感动了,深深的。
2023,5,25
二曰《十分钟的梦》:
中午,躺下就梦,醒来不过10分钟。梦中,灵星交给我破衣,说做好了。衣是我自己拼补的。大女儿1995年大学毕业,工作后,买给我羊毛衫,半价250元,料极好,我穿破了,自己做成羊毛袄。
我说:“哪有做过啊?”但仔细一看,整件行了线,缝衣机做的。这样,破衣就牢固多了,我很高兴。我的书,也许有点像这破衣。
2023,6,15
知友说,比喻新颖的。灵星是妻子外甥女,手套厂女工,不沾服装。外甥女婿,半导体专业毕业,我们学英语,所用的收录设备,全赖他提供、修理,两家交往颇多。入梦却出于意外。
两梦相隔,不过20天。我心中,有点可笑,竟喜欢“灵星”这名字,来到我的梦中,给我送衣,我的自视,为之一振。我说,先师杨老师是活字典,人走了,字典也就带走了。大女儿说:“还有什么不带走?”我说:“文字。”她无言以对。
《风雅诗文》后记曰:“默默无闻的人,也有自己的歌,不缺美的真与简单。”生命中,梦寐以求的东西,刻骨铭心,因人而异,留下文字吧!不然,心不存,最铭心,也消失了。相信吧,历史的扫帚,是公正的,当扫则扫,不当扫则不扫,预先,谁能知道呢!历史,见得多了,要扫的,不在乎多一本,少一本。
2023,6,15
4、三 谈 我 的 梦
午睡,梦中大叫是梦。
一米背(大竹匾)红花草,小青小春在拣。我大叫道:“原来是梦!失落多年的旧信,找到了,我以为是天赐呢,你们说冤不冤?”她们都未说话。原来我还在梦中。此后,才真的醒来,离睡下不过十分钟。
梦中梦,并不罕见,往往都是,找回珍贵的旧物。
1971年春末,结婚三年的妻子,来乌溪江看我,寄住在师傅家里,近一月。回去时,我们从工地出发,游了新安江,富春江,兰溪江,金华双龙洞,历时一周。
回到工地,写了游记,用八封超重信,寄给她。信开头说,时间的流水,冲去了记忆的泥浆,留下的,是纯净的沙砾,经得起保存,珍贵只属于你和我。她一直珍放在小木箱里,退休后搬家,却不见了,遍寻不果。写书时,遗憾不止。
这次相聚,是迟到的蜜月,里边有青春,美景,快乐,哀愁。蜜月前后,都是两地分居。50余年的时光流水,没有冲尽我的记忆,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感觉。
那天一早,我们坐进了应师傅的驾驶室。后来的尤师傅,坐到翻斗车车厢上,他回新安江的家。他是汽车队调度员,年龄大了。车开了一段路,我不忍,坚持要他挤到驾驶室。他很感动。
车到新安江,尤师傅走了。我们在饭馆吃饭。应师傅笑对她说:“今天小梅请客,我们都是他的客人。”最好的菜,是糖醋里脊,三人都叫好吃。
饭后,我们二人开始游玩。县城是造大坝新建的,马路宽阔,房屋整齐,非常干净。地方山清水秀。逛白沙大桥时,我们把桥上256只狮子,一一摸遍。晚上住旅馆。
次日,找新安江电厂同学,在他带领下,参观了电厂。他招待午饭,同叙夫妻分居的滋味。下午买车票去梅城。这条路,太熟了,我们经常用它试车。我想起送香瓜子的姑娘。她的村庄,还要走路,我们分别,就在这路上。留在脑海的,是最后一面,含情脉脉。
梅城是旧地,离开不过一年。以为永别,不意再见,感慨万千。一切都没变。这里有《心头的墓》。走在老街,我真怕碰到她。她的家,就在老街里边。梅城是严州府府址,很老,很美。我们去逛大坝(堤)。三江口,南峰塔,北峰塔,真是太美了。熟识的旧迹,系着恋情,荡然无存,我心中充满怀念。
晚宿梅城,我一夜无眠。心中所想,当然不能让她知道。婚后三年,还没有孩子。淡淡的哀愁,笼罩在心头。放弃的,美而年青,不然,也许早有了孩子。
次日,乘船去七里泷。富春江,自古有名,风景如画。忘不了,船泊江畔,伸手摘到枇杷,美味无比。我们是外地人,小夫妻,一船乡人,好奇而友好。我的好友老同学,在码头接我们。晚上住他的宿舍,工房单间。
在七里泷三天,能参观的,都参观了。最有意思的,是近观严子陵钓台。那天涨水,淹没了去钓台的路。我们相挨着,坐在山腰,足足看了三个钟头。雨后的山,青翠如洗,近处的鸟,鸣声婉转。没有游人,幽静极了。造化生成的钓台,像双狮下山饮水,台岩是头,接近江畔,耸立着,山脊是背,尾在山顶。钓台下的人工殿宇,半没在水中,黯然失色。我们边看边谈。我说什么,她都喜欢。我的文学,比她好,能背一些名诗,喜欢普希金,海涅,和济慈。我们此时,置身在诗意中。青春的时光,短暂的相见,像春江一般美好。
第四天早上,乘船离开,去兰溪。老同学送到码头。船开出好远,我还见他,笔立江畔,凝望我们。他准是想起,远在山东的妻子。富春江是回路,到梅城三江口,开始进入兰溪江。两岸风景,并不亚于富春江,一路新鲜。到兰溪,上了岸,穿过老街,直奔火车站。
下午到了金华,先去预购汽车票。因为大水,到临海的车停开。住上旅馆,忙乘车去游双龙洞。水涨,内洞无法进入,只看了外洞。
次日,临海车还是不开。我们又去了双龙洞。管船的妇女,被我们感动了,终于同意试试。我们仰卧在船上。洞顶岩石,刷过鼻尖。我们进去了。内洞很大,奇形怪状,像什么什么,我们都看不出来。愿望实现,一时很满足。我们深谢管船妇女。在金华又住了一夜。离别在即,已够伤感,加上不顺,一夜十分苦涩。
次日早上,只好改道,她独自去宁波,从宁波回临海。我回工地,牵肠挂肚。
我们那一代人,物质贫乏,感情不贫乏。佛教曰:“缘起(于)性空。”我三门人,她临海人。堂哥在临海县委,堂嫂与她同单位,我们一面定终身。堂哥对她评价很高。我见了,觉得还可以,虽则论年轻漂亮,不及放弃的,或是看过照片的,至少我不反感。之前,有位姑娘,给我看照片,我看了,谢绝见面。她的条件非常好,只是人我不喜欢。侄女说,其实,她人很文静漂亮的。我想,人有上照不上照之别,姻缘天定。
3岁拜的师父,早就说过,未来婚姻,少4岁好。好在哪里?漫漫岁月,分居两地,事事不顺,苦多乐少。唯有女儿,虽则迟到,天资聪明,学业有成,都有接班人。
夫妻,感情的线,细则长,粗则短。我们属于前者。谁知到老团聚,却成“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过,这线,始终没断,她已噎死,是我救回,女儿不解。
2023,6,25
知友评:
2023,7,1
文章细读两遍,实在好。
好文章不是花言巧语,不是承平端方,不是翻新出奇,而是老老实实的几句心里话,有深切体会的话。不必语出惊人,不必起承转合,不必昭示未来。这是文中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