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升初两条主线,素质和奥数

(2021-04-26 22:55:46)
分类: 中考高考
到了小学高年级,比如说四年级,除非是准备完全放羊的家长,大家都会抬头望一望,小升初到底将会怎么整法。不过,无论小升初是怎么整,“提升自已的素质去应试==提升自已的应试素质”,(应试==一种应变,素质本身就必须包含“能够应变”),路子都不需要更改。毕竟,三年以后的政策,谁也说不准;但是,既不可能三年后才冲锋,也不适合,连续冲锋三年。
“用素质带动应试成绩”始终都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到了高年级,就成为“用竞赛带动综合”。实际上,该法则可以说普惠终生。诸如用知识带动就业,用学习伴随老年,道理一样。

正常情况下,如果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之前,小朋友是在“阅读(幼年听故事),玩耍(小朋友的探索和学习),学校功课,一定程度的校外比赛”,而不是在“完全放羊不读书 || 机构里填鸭一直填到大 ”的话,家长估计会面对以下的“起跑线”:由于小朋友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知识和思考,玩耍带来了自已探索需要的注意力,学校的功课只要跟着老师认真听讲,完成正常的功课,学校排名就不会太弱。如果再有比赛对抗的锻炼,小朋友潜力会相当大。倒不是因为小朋友有天才,而是小学生中大约有一半不读书,剩下还有一半是不知道怎么读书。

在这种条件下,小朋友的起跑线,不会显得弱,也不见得很拨尖。毕竟,自已还根本没有起跑,更无所谓冲刺。不过,前三年也不是玩儿浪费的,即便是玩耍,也是在积累。而假若一些儿童迷上“打电子游戏”,那是起不到“小朋友自主的探索学习”作用的。在此基础上,从四年级开始,按“QA,QC”规范地整理自已的学习,那怕是自已看书自已刷,也足以对付小升初了。

所谓“足以对付小升初”,放在早几年,就是“可以排到全市升学前3000,保证能升上比较满意的初中”。具体细节当然还有差别,但是想想学而思小升初的学员是多少?据说曾经六年级就有两万!而卓越比学而思的人数更多!新东方本来就是大户,培贤学员也不遑多让,还有晓培优,还有乐学,……,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构……,全市前3000的排名,至少超过90%机构学员了。
如果家长本身的要求,还要高一档,“非要进入几大公校的重点班”,(大约需要前500的排名),那当然是要加把劲的。不过,如果要求再加一档:非要进入华奥录取名单,那要另算了。

华奥录取为标准,是有所关联也有所独立的,另一条主线的衡量标准。即“奥数为核心”的主线。这条主线又受到华杯和希望杯的影响,然后是学而思为代表的机构介入。因此,“四年级开始准备发力”的节奏就会受到冲击。可以从时间表上逆推下来:要得到华奥的录取,需要首先获得500强。这通常意味着,需要在六年级上学期以前,获得华杯或希望杯等有份量的数学杯的一等奖。华奥的最后录取标准,大约相当于华杯1.5级或希望杯一级。而要做到六年级达到华一程度,既需要与机构保持相对密切的联系,(由于出题传统和套路的关系,很难通过自学突破华杯二等以上,希望杯的数学比较正规,相对还容易一点),同时也需要两年共约十万的投入。因此以华奥为目标的孩子,都要提早一两年开始发力。这就是我们那个时候的行情。

奥数的影响是如此广泛,实际上影响到了“小升初”的本来主线。事实上,连许多小升初的招生学校和老师,都没有搞明白两者的关系和区分。以至于,明明不是准备走数学竞赛路子的学校,比如一些根本上就是要冲中考,而且是“不惜高中代价冲中考”的新民校,也以奥数为标准筛选生源。忽略了语文英语这些更反映着,儿童的文化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指标,结果常常是两相耽误。更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就懂得区别对待。即便华奥或者小南山,对于男生来说,要更注意语文和英语的基本水平。对于女生来说,数学硬朗意味着后劲,价值也相对更高。

目前2021年,经过学政衙门一系列禁赛操作,华杯表面上消失了,换成了参赛面要小得多,费用贵得多的“华杯营”。可以预期,相应的华一含金量,比先前会小了许多。它们对于小升初招生的参考价值,未必比得上,机构内部一系列的分班测、学期测、集训队(实际上相对于机构向名校的推荐班)。因此,当华奥和南山等招生面,实际上也弱了许多,缺乏当初千赛万比,大把参照系的年代,甚至500强都不容易挑出来;华奥和南山的招生,转向学而思,卓越,晓培优等的机构排名,是不难理解的。即便如此,估计大家都会觉得,生源仍然弱了不少。

当机构一系列测试仍然日常,而机构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如同阴阳磁极自相吸引时,学政衙门的“禁赛”,实际含义等同于“宏扬课外机构”。因为家长如果不为孩子报班,就根本断了小升初的渠道!但是诸如学而思和晓培优等的集训队,开始代替公开比赛的参考标准,作用于招录入华奥和小南山后,也发现问题多多。比如说,他们的数学未必更好,语文成绩却实在太弱,甚至英语也不行。这本身已经说明,机构集训队的定位开始有问题了。尽管学校可以参考机构提供的成绩,但是相信所有学校,都在怀念着,自已可以亲自检验新生质量的美好时代。

总之,如果小升初目标是“非华奥不去”的话,等同于强求更高的确定性,自已就必须在时间轴,或者资金投入上作出牺牲:向前延伸,小学一二年级就奥数,也更早地把自已透支定型。
而学政衙门一系列改革新政,实际含义是“尽可能地消除,小升初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确定性”。逻辑关系上就可知道,这时侯“要确定目标”,需要付出加倍加倍的代价,可能有点不值了。
剔除以上“不确定性”的话,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抓起,是完全来得及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如果QA抓得好,自已素质上去了,不管初中落到什么学校,都是可以对付的。
信息竞赛学习群:217241975;探索“竞赛带动综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