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111
草书上事
草书出现后,世人趋之若鹜,有大批的使用和研究者。
杜操,字伯度,东汉时任齐相官职,建初年间,因为草书写得好,甚至引起了汉章帝的注意,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书迹,特别下诏让杜操使用草书写奏章言事。
草书本来是为“赴速急就”而变化出的“简略书之”的书体,但汉字是象形文字,有天然的美学基因,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即便简写也都掩盖不了。这种美经由杜操发现,加以发挥。章帝刘炟,本是饱学之士,也被这种美吸引。朝廷奏章,例用正字,必须是隶书。被皇帝钦点破例,以自己最得意之草字,置之于奏章,见之于庙堂,对书写者而言,是莫大的荣耀,对草书而言,也是莫大的肯定。
因为开草书章奏之先,后世把这个时期的草书称为“章草”。虽然史游始创草书,但书传没有他的纪录,也没有他的书迹流传,草书之神妙,其惟杜公。为避曹操讳,魏晋人改称杜操为杜度。
虽说史游创草书,事实上从隶书出现的那一天起,隶书就进入了一个简化简写的进程,从大量出土的汉简能够得到明证。史游写了草书《急就章》,算是一个总结者,为了叙述方便,把他称作草书创始人而已。
之后有崔瑗,师从杜操,梁朝袁昂写《古今书评》,说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可惜崔瑗书迹亦史所不传。崔瑗著有《草书势》一篇,是迄今最早的一篇书法理论。他的评价极高,被当时推为书圣。后之论草书者,言必称崔、杜。
张芝即取法崔,杜,而成为汉以来草书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