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112
非草书
草书问世之初,是为解决日益繁杂的书写问题,只应用于中下级官吏的日常事务。但草书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大生命力,爱草书者无数,杜操、崔瑗这样的绝世之才的出现,把草书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东汉末年,更掀起一股草书狂潮。
当其时,儒生们不谈孔子、颜回,念叨的是杜操、崔瑗,拿着张芝的字帖,满口张芝的文章。他们着魔似地研习草书,刻苦钻研不知疲倦,不眠不休也顾不得吃饭。十日就写秃一支笔,一个月已用去数丸墨。即使一起聚会,也不好好说话交谈,还伸出指头在地上、墙壁写写划划,皮肉磨损,指甲断折,出血了还不知道消停。当时的士人学子,常常是衣领衫袖染满墨汁,古时写字有舔笔的习惯,所以嘴唇牙齿也往往有墨迹,当他咧嘴一笑见到几只黑牙,不必吃惊……众人对草书的热爱,当真是如痴如狂。以至赵壹实在看不下去,专写了一篇《非草书》长文,大加斥责。
赵壹,东汉大辞赋家,自比郦食其,也是名重一时的倜傥耿介之士。他秉持儒家正统,以为儒生士人应该研究经典,以修齐治平为己任,不应把时间浪费在书法这种小技上面。对于草书艺术,他并不理解。
但草书,作为一种新兴的罕世所无的独特艺术形式,不会因为遭到非难就被扼杀,反而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它风靡天下,灿烂夺目的旅程。
而这场草书狂飙的灵魂人物就是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