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名语文教师——读孙建锋《发现语文》有感

标签:
读书 |
分类: 读书交流 |
做好一名语文教师
贾银娣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专业成长书籍《发现语文》。本书的作者孙建锋,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也是著作丰富的一名专业教师。这本书是他“对话教学”理论的一大展示,孙老师认为对话是人为自己构筑的一个心理单间,是精神的圣殿、心灵的殿堂、生命的禅床。整本书以31个小篇章来展示了从“创课对话”到“名课对话”不同的对话类型,从课文、课堂、教师自身成长等不同方面展开论述,既有丰富的实例,又有理论的指导,文字感性与理性交织,是一本让我在身心放松中学会专业成长的书。
在《入课对话》这个章节中,提到“入课”概念,就是课开始前“止语、冥想、内观、静思”的安静状态,我感触颇深。我回想自己以往的课堂,有的上的轻松流畅,有的沉重晦涩,探析原因时总认为是自己没有准备充分,在备课时越发详细,可还是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读完此文,我明白了自己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没有入课,没有每一节课都存有敬畏之心。在课堂开始前就入课,使自己进入一种状态,把自己的各种准备调动起来,战战兢兢不是害怕,而是一种想要更好的姿态,正如文举朱自清先生因为担心上不好课半夜做梦梦到自己被学生追着跑的故事,其实做老师都应该有这个的担心,这样才能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只有课前真正的身心入课,才能真正的做到人课合一。
教育啊,你慢些走,干吗行色匆匆,如此奔忙?
教学啊,你宁静些,干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静课对话》
在静课的感念中,我反思当下的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的教学,老师动如脱兔,学生呆若木鸡,任务一个接着一个,缺少真正的思考,怎么能有灵魂的安放?孙老师主张留一份宁静给孩子,对给孩子生命独处的机会,这样才能收获宁静最大的益处——超然。这里宁静不是活泼的反义词,而是互补品。宁静,让思想更活泼;活泼,让精神更宁静,宁静使得每个人在生命的大场里自然呼吸,同频共振,觉察心灵的无限纬度和张力,进而获得力量和智慧。如果我们放慢一些脚步,那孩子就拥有更多的空间,他们不会再感觉压抑,进而不再会厌弃生命,这才能收取到教育的正能量。
合上书本,静思久之。从书中的实例中我看到了教育的智慧及对话的重要,这些认知更会不知不觉影响我的教学,总之一本书能带来这些,就具有了伟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