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炒炒”

(2018-01-16 23:36:15)
标签:

传统在渐渐消失

文化

情感

分类: 往事如烟
http://s1/large/006DBhpyzy7hqGr05xNb3

 

  老家有个习俗,每年的农历冬月(十一月)最后一天各家各户要“炒炒”,所谓“炒炒”众说风云。
 形式上:这天晚上不论贫穷富贵,都要支起大锅小灶,大炒一番,可炒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一干果类,如黄豆,黑豆,青豆,葵花籽,南瓜籽,花生……等等;二杂类,如土豆片,红薯片……。
 寓意:明天就是腊月初一了,接下来就要进入一年中最后的日子了,炒去霉运,炒来好运。不管这一年来的生活好坏与否,只要过了今天,吃了“炒货”往后的时日,一定会红红火火。
 
小时候,每到这一刻,是“小伙伴们”最快乐的一天。

 早晨天刚微亮,从炕上爬起来,出门之前兜里,怀里,手里,书包里塞得满满当当,边走边吃。到了学校,每个人都竞相炫耀,相互比较着你一把、我一捧,你的黄豆炒糊了,我的红薯条正好吃……

 口袋里永远有掏不完的“好东西”,有的是昨晚的炒货,有的是更早些“农家干粮”像干萝卜条,柿子饼,甜炒面,香炒面等等,真是好吃的不得了。

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资源匮乏的原因,但凡能吃到嘴里的东西,都可称的上美味。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有些偏驳,但是实话。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对当初的味道一直记忆犹新。
 

刚刚喝酒回来,茶几上摆着花生,瓜子,炒好的黄豆,顿敢诧异。经孩子姥姥的提醒,幡然领悟,今天是十一月三十了,是“炒炒”的日子了。

自从离开老家,记忆中的好多原生符号,越来越模糊了。近年来,一大部分的民间艺术或者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进程,渐行渐远。洋节,洋文化一步步的在侵蚀着我们的传统,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习俗和文化的生存空间,愈加狭小。

 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后,这方面固然重要。但继承传统,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也犹为重要,特别是地域特色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显弥足珍贵。
编辑于丁酉年十一月三十23: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张姐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