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使得贵州的地质矿产事业至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加强对贵州各地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经批准第一个贵州地质勘探行业机构--贵州地质矿产局在一九五七年十一月成立了。
---同上世纪一九五零那个火红年代的任何行业一样,该机构甫一成立,从全国各地支援而来的各地的地质队员一来到贵州便征尘未洗,就投入到了对贵州省内各地矿产资源的勘探调查之中,从展示墙中那些记载着这段火红历史的众多黑白照片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生活并工作在那个年代的他们所拥有的那种不畏条件艰苦,一心只有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的这种奋斗精神的存在。而在所有在黔贵州地质工作者持续的这种不停的追寻之下,他们的这种奋斗得到了作为地质工作在其地质勘探工作中所得到的最好的一个回报,即料罗布泊首次核爆炸所使用的原料铀便来自贵州开阳县的核工业部761矿。在此,今天的人们永远都要感谢五十多年之前,为了国家的终极安全而在贵州的大山之中对铀原料不懈追踪并使之发岀了惊天一响的这些人们。
--第四展厅后半部分的展示内容是以作为该专业地质博物馆的延伸部分即国土资源的管理为主的。而这半部分内容的第一主题讲述的则是【从地图看贵州】。
----相信,只要稍稍对于贵州历史有一点了解的观众都会知道这样的一个常识,贵州作为一个完整的省级行政区域存在于中国国家行政地图中的历史其实并不是很长。即公元1413年,明朝中央政府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八府,三州,贵州宣慰司,正式建制为省。而作为政府执行行政管理权力的一个必需要做的,就是其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确定其管理的地域范围。而主要的技术支撑就是拥有一张能够明确地方政府管理权限的地图。而从这里所展示的刚刚建省时贵州地图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标准贵州地图相比,都有一定的差别的,而这种差别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有的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市及所辖县市行政区域在从刚刚建省时的公元1413年到公元1726年间是不属于当时的贵州省行政管辖的。直到1727年,按照当时的清朝朝廷的规定,遵义府全部划归贵州
。而且不仅仅于此,因为在这一年,清廷还发布诏令,作为一种土地置换,同时将毕节以北原隶属于贵州的永宁府划归四川,而当时的永宁府就是今天的四川叙永县。不仅仅如此,清廷还对贵州南部的地域又进行了重新划分。即又将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以及原属广西的荔波划归了贵州。在贵州东部,又将原属于湖广行省的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辖。至此,现代意义上的贵州疆域才算基本形成了。以此为标准,如果在当时的地图中没有岀现这些地方的话,起码我们可以确定,这张地图的存图时间至少是在清朝前期罢了。而从这些公布的从时间上看最早的1665年由荷兰制图大师琼·布劳编制的在地图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大地图
集】贵州部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948年由国民党内政部所制作并公布的贵州省地图来看。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从明清两朝或许因为我们不了解的原因,这个时期的这些地图都是由外籍人士制作的。或许是我的识图水平抑还是其它的原因,反正看这个时期的地图,大部分看起来都感到都会感到比较费神。而那些让我看起来至少不感到吃力的贵州地图其原因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地图的制作者的制图视角至少同地图的使用者的观察视角是相同或者是近似的。而有了同样的视角以及先进测绘技术手段的加持,一张既具备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地图的岀现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七十余年贵州地图测绘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新中国历史的前40年里,贵州测绘与地图其所使用的主要是以光学测绘仪器为主的模拟测绘,而其中的一些主要仪器单单从外表来看就觉得体积比较的大就表明作为工作者在通过这些设备进行作业时其工作强度是不轻的。而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时后,测绘进入了以电子仪器进行测绘的电子时代。测绘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地图制作的效率以及地图类型的不断增加也证明了这一点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