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拥有众多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如何被发现并为古人及今天的我们所运用的呢?在博物馆的第四展厅也就是奋进的贵州大厅里的贵州地质勘察历史回顾展示则给予了我们一个为之激动的答案。
----虽然说第三展厅的矿产展示环节以及我的多彩贵州旅行中的历史探询我早己知道,作为贵州在全国范围内一种矿产资源蕴藏量名列首位的水银矿藏的开采迄今为止已经有了两仟年的历史。但真正进入历史文献中为国人所知则最早还要感谢作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的由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因为在这部书中,作者宋应星告诉我们,「朱砂」,【贵州思,印,铜仁之地为盛】。而到了清代包括当时编攥的诸如【黔省竹枝词】,【思塘杂咏】,【百苗图】在内的反映贵州省内思南及贵阳,毕节诸地有关金属类工具及矿业生产方面的史书的面世,从而使得中国贵州当地的矿产及手工业制造的历史呈现了出来。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地方矿产资源作为支撑,才终于使得位于贵州东部镇远县境内的青溪镇上的青溪铁厂距今已经有了131年之遥的公元1890年6月一号在时任清廷贵州巡抚潘蔚的大力支持下建成投产并炼岀了贵州乃至中国钢铁历史上的第一炉铁锭【它比张之洞在1894年创建的史称中国第一座炼铁厂早了4年】便成为了一个堪称必然的历史结果。而对贵州境内的矿产进行有序的科学的调查的现代地质矿产调查从民国时期便开始了起来,因为从1941一1949的九年间,在以有史称贵州现代地质调查第一人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为代表的一众地质工作者持续数十年时间的辛勤工作下,在全省范围内发现并适当勘察了30余种矿产,矿产地200多处并提交了200余处各类调查和研究报告200余件。而取得的这些地质调查成果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贵州矿产资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说起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作为当代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的李四光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是在抗战时期的1944年,李四光为了躲避日军战火,曾经来到贵阳,并在其学生贵阳籍地质学家乐森璕的安排下,在乌当区的洛湾居住了半年,而在这半年时间里,他在乌当当地考察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并因此而写下了一篇名称为【贵州高原冰川之残迹】的著名论文在1947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并引起了世界地质界的轰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