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 13
---
完成了对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室内展览的参观以后。高原的太阳己经爬升到了天顶,人们都知道,高原的阳光是最为毒辣的。这话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尽管县城的海拨只有1321米。
---虽然说作为人类宜居之地,该地在汉朝初年就以笮都为名建立县治,唐朝先后使用嘉良县,大渡县为名,并且在元明两代推行土司制度设立长河土千户,冷边和沈边长官司这样的只会让行政管理专家,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非常麻烦的地名来命名这片共有两仟多平方千米巨大面积的一个山地农业县治。这些名称都不如公元1706年,时任四川巡抚向康熙皇帝奏准在今天的泸定县城泸桥镇区域内的河段上为满足大渡河两岸的人员及物资往来而在这里修建一座铁索桥,并在获批建成后奏请皇帝赐名。而皇帝于是赐名该桥为泸定桥,并在不久之后为该县进行取名时顺其自然地以该桥的名字作为当地的地名了。在我的记忆中,以该地境内一座著名的建筑物的名称来作为地方的地名并不少见。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赵州桥所在地的河北赵县。
--
如果有一个上帝的视角俯瞰整个泸定县城。就会很容易发现,整个泸定县城就处于南北走向的大渡河峡谷之中。大渡河位于县城的西部,而县城的主体区域则位于县城的东部,峡谷的东西两侧均由相对高度在300米以上,坡度极大的山体所环绕。318国道以纵贯通过县城全境并在县城南侧有一大桥跨越大渡河连接前往康定的高速公路,另外一个通道则是老三一八国道。作为该地最为著名的建筑泸定桥就位于距离纪念馆不过千米距离的县城中部。
---作为一座长度不过百余米的铁索桥,它之所以为国人所熟知,主要还是因为一九三六年五月底,红军官兵在此为了摆脱国军的围追堵截而在此进行的夺桥之战。这场不过仅仅进行一小时时间的
战斗,因为写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史册与教科书中而为国人所熟知。这不,在泸定桥东端入口处,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游客站满了入口处所有的空地,我相信,如果这里没有这座对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铁索桥存在的话,这么多的包括我在内的游客是不会在假期里来到这里的。
---花上十元人民币的门票就可随着大家一起上桥了,由于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游客较多,岀于安全考虑,作为吊桥的管理方于是采用分时轮番过桥的方式来参观这座吊桥。即先从东端进入一部分游客,待这部分游客完全进入西端门楼后,又从这端上一部分人上吊桥,待这部分游客进入东端门楼后,又从东端放人进入,周而复始。
--通过互联网查询过桥的桥梁类型发现,桥大体可以分为梁桥,拱桥及吊桥三种类型。至于一座跨越广阔水面的桥梁采用哪种桥梁类型,主要还是由桥梁的建设方根据所要跨越的河流的基本状况,技术水平以及预算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的。我相信泸定桥的桥型建设方案也是这样确
定的。具体说到泸定桥的话,我估计,主要还是因为大渡河虽然河流宽度不过百米,作为岷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又是一条河流深切大山而形成的V型峡谷型河流,其河流具有流速大,深度大的特点,而三佰年前的桥梁建设水平最终决定了在该条河流上修建需要在河中修建桥墩和桥拱的梁桥与拱桥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太现实的考虑而必须予以舍弃。相反,利用河流两端的桥柱拥有的巨大重力锚锭与铁索相连接所
形成的拉力并在铁索上面铺上桥垫板
,就完全可以完全不需要桥墩与桥拱这样的结构,从而就可以让人员与物资在上面自由往来了。而这种吊桥能否长时间安全的使用,最为关健的基础便是位于河流东西两端门楼里的两座柱石。它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保持每一侧两根铁扶手链之间的高差。而作为柱石的石块在数百年以前没有水泥进行石块之间连接的古代,则是采用打下木榫头并用传统的糯米,石灰和鸡蛋清进行最后的粘合。从而使每一端由众多石块粘接而成的柱石形成一个可以承受巨大拉力的整体,再加上由当地知名的
铁匠铺实名打制的,据我初步观察约有20毫米直径的铁环连接而成的铁索链的加持,就可以保持即使有太多的人员与物资通过吊桥,它也不会因此而造成铁索的被压断从而坠入河中的人间惨剧。这或许才是这座已经有了三百余年历史的铁索桥至今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