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 12
---在雅安所辖的姜城遗址处,,除了发现大量的堪称极为珍贵的城门石兽以外,还岀土了已经被凿成三块作为城墙的建筑石料,这三块碑阴及正面均刻有铭文,字体为隶书,正面字体由于字体小及浅,加上石质差风化严重
,三块碑中仅一,二号碑约有162个字可辨,第三块碑字己经完全无法辨别了。至于碑阴则有107个字可辨。该碑的正文内容为赵仪的生平介绍而将该碑称为赵仪碑。该石碑的发现对于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化过程的研究毫无疑问是有一定价值的。
--汉阙是指汉代成对地建筑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级的建筑物。因为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与缺通用】虽然说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就有阙的存在,但迄今为止并无任何的遗址的遗存,现存于中国南北方各地的阙都是汉代的。而在现存的基本完整的25座石阙中,除了4座祠庙阙之外,其余均为官,民墓阙,在这其中,发现于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的东汉时期时任益州太守高颐陵墓的墓阙则是汉代墓阙仿木构型的代表。,而该墓阙由台基,阙身,阙楼以及屋顶四部分组成。这座陵墓之所以文物价值巨大,主要在于该陵墓保留着目前全国唯一的碑,阙,墓,神道
,石兽这些像征个人极高地位与荣誉的石制建筑
。作为汉代石刻建筑的代表,迄今为止它已经有了两仟年历史风雨的沭浴而依然保存完整,供今人参观与研究,实乃雅安这座城市的幸事,国家的幸事。
---在该展厅接近南端的一块地方,在一块高强度透明玻璃覆盖之下的一个长方形地坑之中,摆放着一具从材料材质来看已大部腐朽但从整体来看外形仍保持基本完整的一口木质棺椁,从展厅中的介绍初歩可以判定,这口木质棺椁,应该是2010年雅安市辖下的荥经县在进行G108国道改线施工中经过发掘清理的共计11座墓葬中的一座,从这十一座墓葬中共计岀土了各类随葬器物449件,半两钱774枚以及人体遗骸以及粮食和植物果核等。结合该墓群紧邻严道古城遗址,除了这十一座墓葬之外,其周围还存在着很多不同性质的墓葬的这一事实。可以初歩判断这说明当地在战国,秦,汉代前期这个时间区间里肯定是一个有着较大规模的居民区。而到了东汉时期,随着砖室墓和石棺墓这两种与木棺相比有着太多优势的墓葬形式的兴起,木棺椁墓开始逐渐退岀了历史舞台,这不
,上世纪1969年,出土于荥经县汽车站附近的一口东汉时期高浮雕秘戏图纹石棺便摆放在大厅的一个显要的位置之中,尽管该石棺的棺盖早年就已经被砸碎而不复存在,但这丝毫不会使得该石棺的科学及历史价值有任何的滅损。因为时间早己证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