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数学活动不再枯燥》
(2017-05-27 11:06:07)教育随笔——《让数学活动不再枯燥》
禹城市实验幼儿园
幼儿的数学教育已不再是纯粹上的书面教育,它将是将书面的内容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所以,要让幼儿的数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应创设有数学教育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能轻松地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的能力。
在《小动物找家》这一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这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物体的特征,并逐步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感觉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能够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分析:环境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相应的环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科学经验。情景“小鸭子排队”导入活动,使幼儿很快的被带入到富有情节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更轻松地引导幼儿正确认6以内的数量,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根据小鸭子的大小或颜色分类。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为什么这么分?(根据幼儿提出的一个特征,教师出示相应的标记,请幼儿根据标记分类。)
分析: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让他们将小鸭子分在两个池塘里游泳,而且让小鸭子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去哪个池塘,根据小鸭子身上的特点,按大小或颜色分别送到两个池塘。
1、出示幼儿操作材料,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先找一找图片上物体的特征,再连线。
反思: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最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运用一些能移动、具有暗示性作用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数一数、排一排、分一分、连一连等环环相扣的活动中,通过探究操作,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