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之行

标签:
游记 |
分类: 游记 |
塔尔寺离西宁市并不远,我们坐大巴车大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那天的天空有些阴沉,看上去像要下雨的样子。我们这个团很早就到塔尔寺门口了。因为马导说如果来晚了,人会很多。他这次照例也没有进去,而是换塔尔寺内的一个导游给我们讲解。那是一个面色黑黑的约摸三十多岁的男人,个头要比马导高一些。进去前,他先给我们讲了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供有佛像的大殿内禁止拍照、还有寺内所有的门槛都不能用脚踩,要迈过去、不能用单根手指指佛像等。门槛要迈过去这点我早就知道,但另外两条是第一次听说。讲完后,他就手举一面小旗子,带我们进到寺内去了。
导游边走边跟我们大略讲了下塔尔寺的由来,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传说他出生时,她的母亲剪断脐带,血滴在地上,那里后来便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宗巴喀后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却无法回乡省亲。他寄信安慰母亲,并让她包树修一座塔,“见塔如见儿面”,于是在信徒们心中,这座塔还有塔里的树便是宗喀巴大师的化身。先有塔,后有寺,原来叫塔儿寺,后来改为塔尔寺。
在我们往里走时,人慢慢多了起来。真地要紧紧跟着导游走呢?不然,真会走丢。因为我看导游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面小旗子。在转往下个地点的途中,因为人太多,我就跟错了导游,差点走丢呢?
在一处大殿门口,我看见了在地上磕长头的人,听说如果一旦许诺,就要磕够十万个长头,不是连续的,可以累计。看那人穿着藏族服装,应该是当地虔诚的信徒。那种五体投地的膜拜,看得让人肃然起敬。虽然我和他的信仰不同,但每个人的信仰都无比神圣,值得尊重。
导游带我们进的每一处殿内,都能看到点燃的酥油灯,到处都弥漫着酥油的味道。我看到有游人请寺内的喇嘛点一盏酥油灯,为自己的家人祈福。我以为仪式有时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颗善心。
在大金瓦殿内,我见到了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那座高达12.5米高的大银塔,如今已被众信徒重新用黄金包裹,并镶嵌各种珠宝,在酥油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神圣而庄严。出来时听导游讲这里的信徒并不看重物质的东西,他们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寺庙的修建上,这座高高的黄金塔便是最好的例子。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可以使人抛弃浮华的表象,追寻心灵的富有和满足。而我们这具肉身也正因为有了信仰才不那么象行尸走肉。
从导游口中,我知道了塔尔寺有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三绝之一最有名的是酥油花。它是用酥油做原料,配上各色颜料,雕成佛像、人物、花鸟等,形态逼真、颜色亮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酥油溶点低,极易融化,所以制作过程要保持低温状态,手也要不断地浸泡在冷水中,就连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所以僧人们非常辛苦。看来,所有的完美都是要达到极致的。
在寺中,我终于见到了一直想见而未有机会见到的菩提树。看上去那么普通的一株树,却承载着洞悉人生的智慧。或者,它的名字已经超越了植物的范畴而上升到一种彻悟的高度。是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彻悟才使得它成为了佛教的圣树,成为佛教精髓的寄托。还是因为菩提树本是灵气与智慧的化身呢?所有的猜测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棵菩提树,只要有一颗佛心就够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无不是倡导人心向善,拥有一颗悲悯的心。你不必非要去信仰什么,膜拜谁,其实你的善便是最好的修行。
这几天,每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走停停,看到了这里一些有名的风景。可因为青海地域辽阔,景点间距离很远,所以有些很美的地方还是没机会去。这不能不说有几分遗憾。不知下次再来会是什么时候?
也许有些地方我们这一生都没办法去,可能有些地方我们这一生只会去一次。生命太短,有时我们只顾赶路,却错过了沿路的风光。没想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随着时光的流逝竟然于我们越来越珍贵。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寻找?是发现?也许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却不知所谓的美好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知道人生苦短,也许可以不用那么急,不妨放慢你的脚步,抬头看看天上的云朵,聆听一下鸟儿的鸣叫,淋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你会发现风景不只属于远方,它就在你身边。它是一片灯火阑珊,是星光灿烂,是残阳如血,是杨柳春风,是月落乌啼,是你一直都可以抵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