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large/006BtXjzzy76KBAL3Xi10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公元前466年)。
※哀公问夫子,为君者应如何施政,可得万民归服呢?
2、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对:下级回答上级,或者晚辈回答长辈称之为“对”。
直:正直的君子(不屑于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的人)。
错:安置到别的地方。
枉:偏邪的小人,专门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
※夫子答曰,举用正直的君子,而摒弃那些偏邪的小人,则万民自然归服。
3、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反之,若举用偏邪的小人,而摒弃那些正直的君子,则万民自然就不归服。
——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你要能分辨出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唯有多读圣贤书,可知孰近于贤,孰近于妖。(盖“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故曰:能识人之贤愚,重中之重也。唯能识人,才有办法“举直错诸枉”。很可惜,古往今来,侯王总与小人佞臣多于契合,其关于欲望也,非关于道也。
——古往今来,国家治乱哪有更多的原因,皆在国君“举错直枉”而已矣。(国君不需要什么才干,只需要能够辨认出正人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即可;只需要能够辨别有德无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