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判断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教
材
分
析
《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节,本课由三个议题组成:第一个议题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般过程是什么?第二个议题:鉴赏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综合式鉴赏、形式主义鉴赏、社会学式鉴赏。第三个议题:为什么要多看原作。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寻找答案,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激发他们主动鉴赏美术作品的意识,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赏析美术作品,形成价值判断,获得对美术作品的深刻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讲解、小组探究、任务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鉴赏水平。以《清明上河图》等代表性作品的案例分析,探讨、总结、生成美术鉴赏四步法和三种鉴赏方式的认知,并能够灵活运用于美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不同作品的分析中,感知艺术的形式美原理及魅力,并生成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实现艺术素养的培育和升华,强化鉴赏意识,积极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做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设置疑问 激发探索兴趣】:
创设情境,亲历故事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带入主题的探究。
展览会上,多数人说看不懂,只是凑热闹,看一眼也许不明所以,也就走了。那么到底该怎么鉴赏一件艺术经典?教师简介四步鉴赏法,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请学生参与整个鉴赏过程。
(二)新授
环节一:探究美术鉴赏的过程:四步法鉴赏
【图像识读 探索新知】
通过“清明上河图”品赏,解析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费德曼“四步法”。
(播放5分钟视频辅助鉴赏,粗看作品概貌)
1.描述:看作品全卷,请同学们描述作品描绘的内容,人物衣着、住房、船舶、商贸情况,谈谈作品给你的感受。
2.分析:出示并简单解释以下美术术语“构图”,“造型”,“色调”,“空间”,“聚散”,“主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清明上河图的诸多细节,以“虹桥”片段为例,分析清明上河图的美术特征。
3.解释:结合张择端的生平经历,联想作者画这件作品的心路历程,对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节选,解释作品的文化内涵、主题思想、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再看视频,细致观察细节)
4.评价:能否总结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贡献。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人物衣着,住房,船舶,商贸等情况,结合作者张择端的生平事迹,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结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原文,为同学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北宋市井生活,来归纳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师小结:面对任何一件作品,我们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时代,个人境遇,成长过程,个性特征,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度解读。“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四步欣赏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明亮的慧眼”,透过作品看见更多的内容,获得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提升。
环节二:探究美术鉴赏的方法
【深入探究 知识升华】
对一件作品的深度分析,是看懂一件作品的难点。要想鉴赏美术,还要有丰厚的美术知识铺垫。中西方绘画走了完全不同的写实与写意之路。中国绘画在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滋养之下,有中国式的品评标准。请阅读文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鉴赏实践练习。这里也给大家多呈现一些鉴赏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
【探索欣赏1】:
1.综合式鉴赏:阅读文本,运用“四品”来品鉴《太白行吟图》、及四幅梅花主题作品进行对比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中国画气韵。
小结: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一件作品的最高品评标准,这也奠定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标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目的是要“形神兼备”。
【探索欣赏2】:
2.形式鉴赏:《雄视》和《在红色安乐椅上睡着的女人》,中外绘画经典对比,从构图形式比较切入,主要突出画家形式营造的特色进行鉴赏品评。
小结:这两件作品分别运用点、线、块面的组合,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构图,有彩色和无彩色的画面设计,构成独特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味。
【探索欣赏3】:
3.社会学式鉴赏:请问《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建筑和《自行车轮子》雕塑能不能算是艺术?杜尚那么做有什么意义?
小结:杜尚拉近了艺术和非艺术的距离,促进我们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要调动所有能用想得到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鉴赏。
环节三:探究——为什么要与原作相遇?
【探索与思考】
既然互联网给了我们看的方便,为什么鉴赏还要和原作相遇呢?(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材料,师生共同讨论:是不是有了文本和图片,我们就没有必要看现场了?)
分享参观经验,同时以《吹笛少年》、《大卫》为例,举例讨论。
教师小结:任何图片和视频的欣赏,都代替不了现场对艺术作品的体量、材质、空间、色彩等的直觉观看和感受。
美术鉴赏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又需要我们情感和想象力的参与,所以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简单孤立使用的,只有综合使用才会发现作品中更多的妙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L2iaicTYdZn5dgUKExELnSUpb3Hia8p3zTVGj6icvyDXpwcgksIJIiaTAByDVJsiaFKCXRIoJTd7lianPUZcRRdQicxibw/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反思小结



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要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和时间的洗礼,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不可超越。美术包罗万象,学术领域的美术鉴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多角度,全方位仔细观察作品,结合艺术领域的诸多作品解读文本材料,立体化鉴赏才能完成对一件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美术鉴赏是采用多种方式交叉并用,以便对作品获得全面的感知与判断。
鉴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