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系统思维理解孩子学业压力过大的原因

(2018-04-09 15:38: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感想

http://s1/large/006AFNxhzy7jydyHkkw70

昨天乘地铁去天河,并排坐在我旁边的也是一个妈妈,她有两个孩子,怀里是6个月的儿子,身边是10岁的女儿。
 
两人都是妈妈,很容易就搭讪起来了,而且说的多半也是孩子的话题。但是这个话题,并不是个好话题,这个妈妈一脸无奈,她女儿靠在身边,样子天真可爱,居然也是无奈-------孩子的学习功课过多的问题。
 
首先我来回忆一下这个妈妈说的经历:
 
---- 女儿现在经常流鼻血,到医生处检查,医生反映是因为孩子经常睡眠不足。女儿几乎每天晚上做功课做到11---12点,因为那堆功课,经常晚睡。所以说,女儿是做功课做到流鼻血;
 
---- 清明这三天放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一天做一个科目,今天假期最后一天,做英语作业,到现在还没有做完,估计要夜晚拼;
 
---- 我生小儿子是剖腹产,刚刚产完,我就要拿起手机,把女儿写作业的视频在微信发给老师,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还要看孩子写作业的视频,证明孩子是实实在在自己完成作业。刚刚分娩完的我身体虚弱,我都是发完视频给老师才敢放松休息;
 
---- 班里的家长一致埋怨作业太多了,曾经有个家长微信跟老师反映这个问题,就是不想孩子做如此多作业,老师发来的语音理直气壮,反驳的都是气话,“骂”得家长都不敢接话;
 
---- 现在的孩子读书,真不像我们小时候,她们都太大压力了,搞得连基本的童年都没有,就连入个兴趣班,发展一门兴趣都根本无法想。我女儿经常都跟我开玩笑,说“想自杀”,她说“不想读书,不想做作业,做作业做到想自杀”;
 
---- 老师在课堂上只说大概的框架,具体的内容只在“补习班”里说。老师明摆着想我放女儿到她的补习班里补习,我没有理会。作业已经很多了,再加个补习班,孩子怎么受得了。
 
…………………………
 
以上是那个妈妈跟我诉说过的话,每句都扎在我的脑海里,充满了悲哀和无奈:悲哀,是孩子学习如此之苦,童年被如此残忍地完全剥夺;无奈,是老师的行为脱离所谓的职业道德,脱离原本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但是家长又无从申述,感到无法改变。
 
现在连幼儿园的娃娃都要诵读古文了:“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当今社会,我们心目中的老师当然也是这样,但是现在很多老师纷纷在课外搞了补习班,收取本班学生的补习费用;为了提高教学绩效,保持个人工作的上升状态,给孩子填充大量的作业,不断在孩子这边施压。
 
家长怨声道道,却无处申诉,内心对老师谩骂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孩子学习“亚历山大”,老师“课外补习班遍地开花”的事儿,是不是仅仅在老师个体身上就能找到原因,或者说,是不是仅仅在老师这个群体身上就能找到原因。
 
如果对于教育上突出的大问题,我们只追究某个老师或某群老师,我们使用的都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既然这有这么一个结果,就一定有一个原因,只要解决了原因就能解决问题。这就等于,我们把某个老师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摆正,把某间学校的老师做一轮思想工作,要求减少学生作业,并杜绝“课外补习班赚钱”现象,就解决了孩子和老师两方的问题了。
 
但是,你要知道,老师的绩效指标是什么? 是学生的学业分数,是平均分,也就是说,老师的工作反馈,一分定天下,无论你平时讲课如何细致如何好,对班里的孩子如何关怀备至,如果你没有一份好分数给上级作为反馈的,校长,可以看都不用看你一眼,反而可能召你入办公室进行一番检讨和批评---- 老师,你得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既然好分数就直接决定工作质量,那么,老师能够做什么呢?布置大量的练习题,“熟能生巧”,给孩子施加压力,增加孩子趴在书本上的时间。再者,现在的父母普遍不是缺少时间辅导孩子,就是没有耐心静坐观望,能够给老师带来丰厚外快的“课外补习班”,就顺应地蓬勃起来了。
 
这样把老师的绩效指标囊括进去思考,你就能读懂:老师不过是被动的,他们再为己,再作风不正,都只是教育“大系统”里的转动的钉子。关键是,系统是如何转动的,如何运作的,这颗钉子就得要跟随转动的方向,以运作的方式,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老师的问题,主要的原因不在老师身上,我们总得要用“系统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是教育系统,整个大中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部落实的“教学指标”,牵引里面所有钉子的运作。
 
家长对教育所持的落后观念也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固化的思维总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拿到好成绩。这也是组成“大系统”的一部分。
 
简单的事情只有单一的因果关系,而其实很多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它牵连多种因素,这多种因素可能又复杂交错,相互影响,线性思维直来直往是解决不了的,而系统思维就要通电工作。我们不要想着“能拨多少款”,或者怎样快速干掉它的,有时候,系统性的问题,要耗一代人还能够缓解。
 
孩子的学业压力问题,尽管社会上“减压”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要真正缓解,甚至解决这个问题,上到教育部要对体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