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妈妈丰富的想象力

标签:
想象力童话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童心未泯亲近大自然 |
分类: 育儿分享 |
记得我在协和读高中时,有次学校对在校高中生做了一次心理测试,测试的范围当然
包括智商,性格,能力-------少不了日常所提及的能力:记忆力,分析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我记得相对比较突出的几方面是分析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方面的天赋
艺术方面的东东就免提了,只能说在高中,物理化通通都是要奉陪的大爷,艺术这家伙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我后来发现自己的确爱分析,然而我最高分值的不是分析能力,而是想象力。在那次单个能力以10分为满分制里,我的想象力居然拿了个9分。
后来......后来在大学里懵了四年
后来......后来我工作了。
后来..... 后来我做了妈妈。
做了全职妈妈后,我的内容基本都跟孩子在一起,然而我依然童心未泯,爱童话,爱想象,我的想象力居然
也一直与我形影不离。
女儿经常问我一些很有趣的问题。有一次,她在绿道上和我一同发现了树上蹲着个黑色的鸟窝,她问我:“妈妈,为什么小鸟要把窝架得那么高吖?”
我说:“鸟妈妈原本也想把窝放低点的,不过鸟爸爸就提醒说,窝放低的话里面的鸟宝宝很容易被小朋友捉走,他知道小朋友都很喜欢用手捉小鸟,所以后来他们就把窝放得很高很高了.........”
孩子静默了一会儿,后来告诉我这么一个“事实”:
“妈妈,鸟窝里的鸟宝宝正在哭吖,他们在叫爸爸妈妈哦,他们说,我好饿啊好饿啊,爸爸妈妈要快点给吃的啊!”
..................
..................
..................
你看,孩子也被吸引入想象中来了。
再有一次,也是在绿道上,正是夜幕降临,黄昏斜照,女儿在单车上问我:“妈妈,太阳为什么要下山呢?”
对了,太阳为什么要下山了,这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知识呢,如非要“专业地”回答,彤妈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这个3岁的孩子,“专业”回答一个天文地理问题,似乎过于直板吧....
我说:“因为太阳已经为我们发了一天的光了,他累了所以要回家休息。那太阳回家休息了,谁给我们照明呢?月亮哦!
所以每次太阳要回家前都会跟月亮说,月亮月亮,我要下班休息了,现在该你上班工作了。于是月亮每天都乖乖地出来。到了明天早上,轮到月亮下班,太阳回来上班照明了。太阳和月亮要分工合作的,谁也不能偷懒,如果哪个偷懒,我们的世界都会黑乎乎的,我们看不到任何东西。”
女儿马上指着天空的月亮,说:
“这是月亮哦,它已经出来了。”
“它一定要出来的,不然会被太阳骂的!”
跟着妈妈的思路,太阳和月亮在女儿的脑子里,都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了。太阳下山,白色的月亮高挂这个景象就这样延伸成一幅不含文字的童话。
其实,我们俩在一起编织童话!
…·…·…·…·…·…·…·…·…·…·…·…·…·…
不时跟孩子做童话,彤妈自己也时有兴致构思起“宝宝日记”,以下是我的其中一篇宝宝日记:
盗梦者
傍晚
沉睡的梦儿开始苏醒了
守候许久的睡眠在宝宝脸上打了几转
宝宝的眼睑微微颤了一下
睡眠很快就来到宝宝的心房------
可怜的梦儿不能四处玩耍了
宝宝的眼睑开始微微颤动
她突然大哭起来
幼小的身子用力地扭动
如同被惊醒搬惊慌失措
妈妈赶紧抱起宝宝又哄又亲
她的梦梦不见了
蹲在窗边的睡眠看得咯咯地笑了
散文和散文诗都需要通过优美的文字让自己包装得精美,而支撑这些文章背后最有力量的角色不是文字,而是那一抹抹独到的想象。
尤其是散文诗,是它背后的丰富的想象让它耐人寻味。
如果你指着远方的晚霞里那一缕飘浮着的云片,要我写几个句子,我首先不会回忆什么佳词好句,而是在联想它像一些什么奇妙的东西........
…·…·…·…·…·…·…·…·…·…·…·…·…·…·
而其实,还不光如此------
前几天,孩子在外面要摘花,手刚想要掐,有只蝴蝶就在孩子脸边慌慌张张地飞过,孩子回头望着那小家伙说:“蝴蝶,蝴蝶哦!”
我说:“是啊,是蝴蝶,她见到你又来摘花了感到不开心所以直接就走了,她不想看到小朋友把她的花都掐掉又到处扔。她说有花的地方她才去,所以如果这里没有花的话她以后也不会再来了。”
孩子听完,就很客气地对那只飞走的蝴蝶说:“蝴蝶,我只摘一朵啊哈,你不要走,这里还是会有很多花的。”
掐了一朵花,孩子还对蝴蝶蜜蜂道了几声“再见”才离开。
从孩子对待这个“不开心”的蝴蝶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多么珍惜和爱护蝴蝶这样的小昆虫,从而也感受到孩子对小生命的尊重。
想象,除了能够生存在文字里,还能够如此得意洋洋地驰骋在我和孩子的生活里。
我的想象,源于我的这颗恒久的童心。
我珍惜自己的这颗童心,也同时欣赏着孩子伴随长大依然冉冉上升的那颗璀璨童心。
童心也恰恰诠释着一个人善良的品质。
我是一个普通的全职妈妈,我丰富的想象力,一直伴随着我走在育儿的旅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