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感用力度衡量训练效果帮助跑者克服心理障碍

(2019-12-02 07:00:53)
标签:

健康

体育

杂谈

在进行一次艰苦的长跑过程中,跑者达到某一点时会感到精疲力竭,有一种要死的感觉。但是坚持下来之后,发现自己甚至还能走再走一段路,而不是瘫在地上无法动弹。有不少专家指出,精疲力竭并不是由于体能达到了极限(糖原耗尽或者脱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障碍。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这就需要跑者了解自感用力度(RPE)。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1/18/17f78bf4a7594caba98f8037863556c9.jpe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自感用力度是一种衡量训练效果的指标。RPE 从0到 10 ,表示不同的训练程度,是在有氧运动时监测自己训练强度的又好又简单的方法。和使用速度或者心率来监测运动强度相比,自感用力度可以让跑者对更多额外的压力源进行评估,包括脱水、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

根据等级划分,自感用力度的1-3级很轻松的就能完成,可以正常交谈,呼吸顺畅,感觉很舒服。4-6级属于中级难度,运动时说话不那么流畅,呼吸略微较重,虽然在舒服区,但能感觉到难度。7-9级属于中高难度,几乎不能说话,呼吸愈发沉重,已经脱离了自己的舒服区。10级为最高等级,无法说出来话,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是不是感觉这样的等级划分很熟悉?因为它和心率舒服区的描述有些类似。RPE的1-3级就像是在进行恢复性跑步,4-6级像节奏跑或者乳酸阈跑,7-10级相当于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或者速度训练。

这就需要跑者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感觉,依此来判断自己处在什么强度范围内,根据身体的感觉再决定是继续加大强度还是需要降低强度,始终让身体处在可监测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