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谁年轻的时候,没被个创业公司祸害过呢。如果说不靠谱创业公司难度是Hard,那么不靠谱的夫妻共同创业公司,难度就是Hell。
习惯老板和老板娘在任何地方吵起来,就像要习惯发邮件时写“Dear all”似的。只是,夫妻共同创业,想过员工的感受吗!?
工作这些年,我一共待过五家创业公司,其中两家还是夫妻共同创业的。可以说,对创业公司的生态,我非常熟悉:如果说不靠谱的创业公司难度是Hard,那么不靠谱的夫妻共同创业的公司,难度就是Hell。
还是深不见底、血流成河的那种。
这段经历在心中憋了好久了,想要写出来,还是因为这两天朋友圈中刷屏的“老公一分钱股份都没拿到”事件。一个早年创业,现在体制内养老的朋友,他这样感慨:不说对错纯吐个槽,谁年轻的时候,没被不靠谱的创业公司祸害过呢。
他的语气,好像是在说“谁年轻的时候没爱个几个渣男一样”。
嗯,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几个渣男呢。
//
2015年下半年,我进入了这家刚完成B轮融资,规模在150人左右的公司。前期我和HR聊得很好,和未来的Leader聊得很好,工作内容驾轻就熟、又带点新的挑战,薪资行业中上,公司离家很近,我跳槽得几乎是不加犹豫。
只是我的功课仍然做得不足。加入公司的第一天,我才知道,这又是一家夫妻共同创业的公司。
而在第二天,公司的CEO和COO,也就是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两人突然在会议室里,当着我们好几个员工的面,吵了起来。
吵起来的缘由也挺戏剧性的,就是CEO突然对COO,也就是老板突然他的老婆说:“你看什么看啊?”
老板娘说:“我就看你,怎么地了?”
总之在这个很像东北小品的场面下,他们用很接地气的方式吵得不亦乐乎,言辞逐渐愈加激烈。
我诚惶诚恐地看了看其他同事,觉得自己像是荒诞电影中,那个活不过五分钟的配角——只见周围的同事们都非常淡定,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地望着斜下方的文件。
好像那真的有什么好看的,好像公司的CEO和COO吵得就要打起来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一样,反而是我大惊小怪了。
……问题是这哪里正常啦?要打起来了啊?不用劝下架吗?不用拉个架吗?不用“哈哈哈哈”打个岔转移个话题吗?
啊,不用,因为他们吵了两分钟之后就和好了,若无其事地继续开会,如同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后来我知道,的确是我大惊小怪了。因为他们总是会吵架,又总是会和好,习惯他们在会上或是邮件里或是任何地方吵起来,就好像要习惯发邮件时写个“Dear
all”似的。这才是在夫妻创业公司,一个员工首先该学会的事。
//
其次该学会的呢?我们都知道创业公司的节奏是非常快的,而在一个夫妻共同创业公司的常态,就是你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老板发下号令说我们接下来如何如何的时候,老板娘说:“呵呵。”
他们吵归吵,苦的是要去执行的人啊!
开始时我会试着居中调节,试着找出能让两个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后来我发现这点几乎不可能做到,索性放飞了自我。我GET到的新技能,就是在一个人微信对我说“不要听TA的按我说的做”的时候,迅速把另一个人拉进微信对话组。
大部分时候,老板和老板娘会在微信组里争执起来;小部分时候,他们会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一起来怼我。
//
话说回来,为什么某一天开始,微信从一个普通SNS软件,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作用通讯系统呢?只是对我的老板和老板娘而言,那并不只是一个通讯软件那么简单——会议室之外,他们有了一个7*24的全天候主战场。
你能想象吗,每天晚上十二点,他们都要在微信群中争执得不可开交。是的,他们是夫妻,但是他们每个深夜都在微信群里说工作。
我脑补着他们靠在一张床上,两个人都默默不语,拿着手机按按按按发微信,按按按按继续发微信,吵得不可开交了,但是两人都只是忙于打字的场景,觉得很有大卫芬奇的电影感。
只除了一点:并不想看这种电影啊!想过半夜时围观你们夫妻吵架的员工的感受吗!想过早上起来后被你们夫妻吵架刷屏的员工的感受吗!想过吗!
我很快就生出了离开的想法,但又迟迟没下定决心,因为我会忍不住想:其实这份工作也是有优点的,我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嘛或许都是那样。
——嗯,这点上,工作和恋爱很像。遇到渣男的时候,明知道那是渣男,仍然忍不住去想“他好像也是有优点的,他其实对我还不错,分了我真的能找到更好的吗,男人可能都是一个样”等等。
不过是人在其中,昏了头。真的分了之后跳出来看,你会意识到,这是多么正确的一个决定呢。
//
最终让我决定辞职的,是一个“两千块”事件。
“两千块”事件的起因,是在圣诞节前夕,由于公司一位同事临时辞职,圣诞节的线下活动,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落在了负责线上内容的我的身上。
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摊子,联系了一个当时很大的APP平台,打算做一场crossover的圣诞派对——我们出派对的钱(别问我怎么把一场游艇派对的预算压到了两千块的),合作方给我们两天Banner露出,并会跳转到我们的手机版页面直接引流。
我从没做过线下,不提多难了,总之最后一切搞定,招募的用户都通知完毕,合作方的总监特别出差到上海,派对将在12月26日开始。
然后,就在12月25日,平安夜的晚上六点半,我收到COO的邮件,内容是:我看了下数据,对方banner的引流效果一般啊,派对不办了。
那时是平安夜的晚上六点半。
是的,这场合作,我之前并没有和合作方签协议——就两千块的一个小活动啊,我是真没想到会有这种幺蛾子。
我已经不记得,收到邮件后,我到底是怎么同COO沟通的了,只记得我说了很多,而在我强调我们不能这样没有契约精神的时候,她很不耐烦地跟我说:你是怕合作方那边不高兴吗?
我突然感到很无力,这是“不高兴”三个字,可以概括的吗?
所以,那个晚上,正在享用圣诞大餐的合作方的总监,突然接到了我的电话。得知“我们明天派对不办了”,他的声音甚至带着点颤抖:“你的COO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们CEO呢,我可以直接和他对话吗?”
我回答他:“那是她老公。没用的。”
最后的解决方式,是我得知26日还有另外一个圣诞派对在进行,我跟主办磨了半天,他同意让我们之前招募的用户一起去游艇上玩。
2015年的圣诞节,没有圣诞大餐,没有音乐,没有约会,我在公司一直打电话发邮件沟通,直到晚上11点才下班。
走出办公室之后,我给当时的男友打电话。那天其实也是他的生日,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小欠,快回家吧,我在等你吃蛋糕呢。”拿着电话的手很冷,旁边是HIGH完回家的恋人们,我听着“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的音乐,站在大街上,哭得停不下来。
最悲惨的是,那天是平安夜啊,我等了好久才打到车回家。
//
活动结束后,我提了离职。
顺便一提,对于我离职这件事,老板娘表示“好啊做好交接”,老板找我谈了几次,要我留下。嗯,这次我听了老板娘的。
公司的一位总监一直劝我不要离开,他会在每天上午的时候给我发条微信,说:“小欠啊,你不要离职了。”
我说:“我已经想好了。”
可是第二天他仍然会给我发微信:“小欠啊,还没有改变主意吗?其实,还是不要辞职了,我们公司挺好的,机会很多。”
我继续说:“我真的已经想好了。”
我的Last Day在圣诞节后的两周,这位同事也就给我发了两周的微信。直到我的Last Day的上午,他说:“小欠啊,你还是打算离职吗?”
我说:“嗯对呀,今天就Last Day啦!”
他说:“嗯,我不劝你了,我也打算离职啦。[微笑]”
然后他说:“老板娘让我不要走,老板说好啊做好交接就好,我觉得这次应该听老板的,对吧?”
//
创业公司当然并非都如此不靠谱,只是这种不靠谱的创业公司也有个好处,在那之后,我非常珍惜那些美好的工作机会。
去年和赵小姐聊起加入高跟73小时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请问高跟73小时的事,那多老师会参与吗?”
赵小姐很疑惑:“我们两个事业上是完全分开的啊。你为什么这么问?”
我摇摇头:“Amy姐姐,你是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