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驽马方阵(220)——《渔歌子》教学设计

(2022-08-01 09:33:27)
标签:

《渔歌子》教学设计

分类: 团队活动足迹


《渔歌子》教学设计

 

番头小学  朱婷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箬笠”“蓑衣”“鳜鱼”及多音字“塞”,通过图片理解“箬笠”“ 蓑衣”。

2.能正确、有韵味地朗读并背诵整首词。

3.通过读词和想象,理解诗意,感受乡村风光中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引入新词

1.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板书:渔歌子)

2.根据我们对词的了解,《渔歌子》应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一起读。

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一)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1.自由初读。请大家捧起诗词请你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读准字音,后两遍把词念得字正腔圆

2.检查词语。这些词谁会读?

依次出现:西塞山  白鹭  鳜鱼  箬笠  蓑衣

 西塞山:在古诗词里这个“塞”字经常出现,一般都读sài,还有一类描写边塞生活或是塞外风光的诗就叫做“边塞诗”。

 白鹭:一种鸟         鳜鱼 一种鱼    

根据字形来理解也是一种好方法。借助注释是理解诗词的一种好方法。

 结合图片理解 箬笠蓑衣

这两个词语还不好写,容易写错,箬笠是竹篾编的,蓑衣是草编的,所以偏旁并不相同,我们在书桌上把这两个词语写一遍,加深印象。

3.我们再一起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了,齐读。

(二)读通诗词,读出节奏

1.把词语放进诗词里,还能读通吗?谁来试试。(指名2生读)

2.齐读。

3.按节奏读。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有很强的音乐感,读的时候,讲究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再读两遍,试着读出节奏感。

4.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如读不好点拨:要读好节奏,一定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请你拿出笔按照老师的样子,给它标上节奏,你再读读看?      是不是容易多了?

5.齐读。古人读书啊,喜欢摇头晃脑地读,我们站起来,学着古人的样子也来读一读。老师读词牌名和作者,你们读词内容,准备好了吗?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你对这首词有了一些了解,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2. 同学们都讲到了这首词的一些景物、景色,那么这首词里藏了哪些景呢?(板书:景)请圈出来。

3. 交流。

(板书绘画: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鳜鱼 箬笠 蓑衣 斜风 细雨)

4. 这首词一共才27个字,写景却用了19个字,是怎样的景,让张志和这么不遗余力地一一罗列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两句,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着学习单任务一,说一说。

学生合作交流 完成学习单,师巡视

5.按照诗句顺序,交流。

6.听了你们的汇报,张志和词里的景,一下子就变得有声有色了。(板书:有声有色)

四、探究不归,深入诗情

(一)因景不归

1.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声有色的美景,难怪斜风细雨来了,诗人依然——“不须归”(红色框)不须归是何意?(须:须要;不须归:不要回家;)

2.为何不归?(因景不归;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3.师生合作读:

师:西塞山前白鹭飞——生:不须归   

师:桃花流水鳜鱼肥——生:不须归   

师: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生:不——须——归

4.不须归呀不须归,张志和情不自禁就吟出了这首《渔歌子》。如果此时你就是张志和,你的心情如何?(板书:情、愉悦舒畅)(预设:悠然自得、愉悦舒畅)

5.齐读。请用朗读表达出你们此刻的心情吧。

(二)因情不归

1.了解作者。渔人垂钓好悠闲,那么这位陶醉于青山绿水间的渔翁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志和。(请你自己读一读)

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

 

2.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叫《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3.自己先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猜猜哥哥在说什么?

(提示:“且须还”:劝弟弟回家,呼唤他回家)

4.是啊,弟弟常年累月在外,都不回家,做大哥的能不着急吗?下面,我来当这位着急的哥哥,你们当寄情于山水的弟弟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的内容部分。(师生对读)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5. 练笔:志和啊,你为何不归?请你拿出学习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来。

能描述出眼前的美景

能写出作者的心情

 能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

6.交流、评价。

7.荣华富贵也好,高官权利也罢,哪里有这大自然之间的悠闲自在,所以张志和的“不须归”,除了不回家以外,还指——?(不回朝廷做官)

8.你们真是他的知音!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船头,任清风拂面,不禁高唱,请男生一起高唱——

迎着微微斜风,冒着霏霏细雨,乐而放歌,请女生一起吟诵——

(评价:男生读出了美景如画,女生读出了生活惬意。)

下课!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有声有色

                 愉悦舒畅

 

《渔歌子》学习单

 

1. 说一说:

读着                                  这两句,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2. 写一写:

张松龄:志和啊志和,你为何不归?

张志和:兄长,我                                      

                                                      

                                                      

                                                      

                                                      

提示:

能描述出眼前的美景

能写出作者的心情

能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