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名刹—海潮庵(海潮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晋西北名刹海潮庵(海潮禅寺)2019年6月8日旅游文化 |
分类: 陪你一起走长城 |
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内心一定是丰盈充足的,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可以把生活经营成一首诗,在苦闷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叶子题记
晋西北名刹—海潮庵(海潮禅寺)
(2019年6月8日周六
山西河曲)
出了河曲县城,沿黄河公路韩河线(韩家楼—河曲)一直向南35公里处就到了旧县镇,海潮禅寺就坐落在旧县村南门外路边的山崖下、涧河之滨,有“晋西北小五台山”的美称。
这里,南临横贯河曲东西的涧河,东有郝家桥沟,西有南门沟,正如碑刻所云:海潮庵,北忱高岗,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坏,蟾声鸟语韵,海潮庵深隐山腹,二十五亩的见方的范围,容十二坐庭院,数十楼阁,无蔬密之感,曲折幽深。
海潮庵(海潮禅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名海潮庵,清道光二年(1822 )由祖师朴山更为现名海潮禅寺。明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清顺治年间重建,道光、咸丰、光绪、民国年间屡加修葺、臻于完善。
经历代方丈带领僧众不断光大,到清末民初,寺院进入鼎盛时期,信众遍布周边陕西、山西、内蒙三省区各地,影响辐射千里之外的今宁夏石嘴山等地区。
十年浩劫,海潮庵不能幸免,庵内花木凋零,亭台破蔽。1979年庙内住持僧玉山和尚捐资进行全面修复,1996年果正和尚主持海潮庵方丈,投资约70万元,维修、扩建了寺院。1986年列入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潮庵风景秀丽,气势宏伟。寺外水绕山环,古槐参天,寺内松柏常青,香烟缭绕,佛像栩栩如生,石质栏杆工艺精细,牌匾题字金色耀眼,每道楹联意趣盎然。
整座寺院坐北向南,北枕高坡,南临大涧,楼阁依崖而立, 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随着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全部建筑以三点一线为中轴,以洞门豁然通达。
寺庵长16.5米,宽10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容十二座庭院,数十楼阁,整体布局倚山势而建为三层,以弥勒殿、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为一线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方丈院、西花园。各个院落的格局虽然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又各有不同。难怪有人说海潮庵虽小,进去了却觉得很大,如入迷宫一般。
大门口横匾书“海潮禅寺”四个黄色大字。门前左右是镶嵌在墙壁里的六块历代修缮和高僧事迹碑。
每进一门,均别有洞天,无一不使人感到建筑物布置的错落缜密,回环幽雅。建筑多为砖券窑洞,部分木构亦为清代小式建筑。
头进是一神台,正面供奉“伽蓝圣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中间是天井。
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圣像。右边是厢房,系僧人起居饮食之所。楼上有小阁,约20平方米,里面供奉地藏王菩萨等神像及已故僧人甚袛。海潮庵今保存完好,香火颇盛。
寺庙的整体布局,以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一线为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豁然通达,洞门下不是层层石级,便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把亭台楼阁系在一起。
海潮禅寺的文化内涵很深。清代遗留的书法,壁画,雕塑,楹联都是稀世珍品。有清道光年间绘制的十八罗汉救观音的壁画;有历代重修海潮禅寺的碑记 及著名方丈行略碑记;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牌匾;还有各种木雕的佛龛和供桌。细细地品味观赏,不失为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海潮禅寺,它的亮眼之处在于,非同于一般的建筑特色和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公路上很远处你就会看到,一座漂亮的灰顶红墙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面黄土山崖下,你说它是楼,它不完全是;你说它不是楼,它又确实是楼。楼加院儿,一层一层地上升,一层比一层大。
刚进寺门的时候,给你的感觉就像是个“井底”,而你就是那只“蛙”。很小的院落,站不下几个人。抬头仰望时,两侧只能看到回廊。
当你上到第二层时,发现这里大了许多,门楼殿宇一个串着一个,不仅有外楼梯,而且有内楼梯,不等你上得楼来,那边的僧人已先你之前到达了请佛或佛经的屋内,坐在椅子上等你了。
这时,你就会觉得不能小瞧这座庙宇了。它像一座迷宫一样,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地方。这里上下十二座庭院,数十楼阁,曲折幽深。随着地势,层层递进,每一层都有让你感到惊讶之处。
二层的西边有一个像花园似的院落,从这里可以进入顶层。上顶层的回廊式楼梯是特别的,飞檐相连,逐级升高,很是少见。从这里向外瞭望,可以看到涧河及对面公路还有远处起伏的黄土高坡。
二层的东面是塔林,为历代主持的墓地,由普同塔和清代的历代高僧之塔构成。僧塔中有一、三、四、五、六代禅师之灵塔。我们去的时候不开放,只能从三层的院落向下俯视,据说从这里也有下到二层的通道,但是我们没有找到。
庙里的僧人告诉我们,每年正月是这里的庙会,整整一个月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附近三省的人们都会来这里赶庙会,上下几层院落都挤得水泄不通。
从“抱厦厅”东门走下,便是“九师塔院”。一座六面九层的铁塔,坐落在海潮庵西北尼姑院旧址上。铁塔玲珑秀美,上有铸佛1000多尊。塔下是访问海潮庵的人们很好的歇脚之地。
一棵弯弯树紧挨着一半深陷黄土中的六角形的尼姑塔,塔铭上已漫漶不清的文字疑似为汉文和蒙文。这座神秘古塔似乎成为民间传说中蒙姑姑故事有力的实物证据。这背后或许有一段文献不载的民族交往的古寺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