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风火仙师庙与风火仙师(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风火仙师庙2018年10月4日江西景德镇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景德镇风火仙师庙与风火仙师
(2018年10月4日 江西景德镇)
在景德镇古窑瓷厂内有一座庙,叫“风火仙师”庙,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烧窑瓷工的塑象。庙内常年香火缭绕,供品满案,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一个烧窑瓷工的塑象,为何被镇上的人立庙供奉,祭祀朝拜呢?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风火仙师庙,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分享堂及后寝两部分,面积为485平方米。享堂与后寝之间,两侧为走廊,上部架“船篷式”轩顶,中部为天井,下凿成深池,四周围以石制栏杆,含“取水”之意。
后寝高于走廊和享堂三个踏步数,形成平台。后寝的次间,构成两间后正房,用于陈放祭祀用品,后寝明间,前为堂面,后为神主台,神主台进深一米,外置“三间三楼吊脚式”牌科门楼,作为神主台龛门。
20世纪50年代初,景德镇市政府在原御窑厂东辕门至西辕门的路基上建办公大楼,拆掉了风火神庙。80年代初,为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在陶瓷历史博览区重置“佑陶灵祠”,内供童宾神像,四壁有童宾跳窑的连环画,向后人诉说着以前的故事。1989年1月该建筑被公布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用柴火烧窑的年代,瓷工们都会先到风火仙师庙祭拜他们的窑神——童宾,祈求得到窑神的保佑,能烧出一窑上好的瓷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柴火窑炉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风火仙师庙,这座瓷工们心中的朝圣殿堂,也随着年轮的增长而变得破旧。
2008年,在御窑厂原址重建风火神庙,以供后人凭吊。2013年,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瓷都陶瓷文化的古窑民俗博览区决定斥巨资对风火仙师庙进行修缮。
风火仙师的传说
景德镇所祭拜的风火仙师是明代人童宾。童宾(1567 -- 1599) ,字定新,景德镇烧瓷技师,江西浮梁童街人。据载,其五十代祖从乐平迁此。他幼年读书,识大义,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丧,从小投师学艺,从事烧瓷行当。
明祖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监督制造青花大龙缸。龙缸体积庞大,工艺难度很大,烧造多次也没有成功。
潘相便加倍逼迫和残害制瓷工匠,瓷工每日饥饿疲惫,还有性命之忧,处境十分凄惨。童宾想到,大龙缸这么难烧,又不能有半点瑕疵,若是再末成功,工友们又要遭受痛苦。
为了表示对督陶官潘相的反抗,在一次烧制龙缸时,童宾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开窑之日龙缸竟奇迹般地烧成功了。
童宾之死,激起了全镇瓷工的无比愤慨。他们将童宾遗骸下葬里村凤凰山后,成群结队来到镇上,火烧了税课署和御窑部分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只身逃出了景德镇,以避其锋。明神宗听到消息后,根据众臣的议论,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在御器厂内东南侧建庙,常年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