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间的区别||对联的12种写作技巧
(2022-08-04 00:34:04)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词知识 |
诗词之间的区别
说几点 诗词之间的区别
一 我先再总结一下 诗词之间的区别
1:词用:词林正韵。 诗用平水韵
2:诗言志,
词言情,多闺怨离别(也有欢快的)
3:诗写的地点时间要在一个范围; 词填的时间地点可九曲十八湾 可从山下写到山腰 再写到下山 可下了雨 再出虹 。。。诗不可以 诗必须在一个景点 写
4:诗不可有领字;词可以一领二领三领(以后会具体讲到)
5:诗不可多词组 词要词组
6:诗不可犯韵 词可以但是尽量避免在音节处 用韵字
7:诗对偶句是固定位置 词要审出哪里对偶. 但是不是所有词牌都对偶. 不同词牌有不同的规则 .
8:诗可阳春白雪 词适合通俗易懂 古时候词是给歌妓们谱曲来唱的 听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所以语言要通俗易懂
9:诗可用典 词最好不用典(注意:是尽量不用)
10:词分 长短句 诗余(以五七句为主) 赋余(以四六句为主)
11:上阙 最后一句 叫准备过片
12:词的最后一句叫 煞尾 要笔尽意不尽…..
13:词的第一句必须扣题
14: 诗 不论是 五律 还是 七律 还是绝句 都有固定的格律可寻
词 没有共同的格律,每个词牌 有自己独特的格律
通常叫做一词
一格
15:有人计算过 共有800多个词牌 如果我们每周讲一个词牌的话 要讲 16年
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大的问题是历经千年的不同朝代 多少变迁 词牌的填法 唱法 都失传了
因此我们要传承这个中华古文学 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办法只有一个拿来一个词牌后 去搜索很多这个词牌的作品
从中找到填的规律
这个要我们以后慢慢学习掌握
如果
大家自己会审词牌了,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今天就先说这 15条吧!说多了 大家也记不住 以后在填的过程中 ,咱们再逐渐增加
下面讲今天的词牌
【渔歌子】
又名《渔父》。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例: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大家看,比绝句多一句,比七言绝句少一个字。
【定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字句要对偶
这首词字很少
填好了 很难 最好的办法是
比如
张志和的这首
白鹭 桃花 都是有颜色的
流水是 有声音的
青 绿 颜色
风雨是你看到的 并且打在身上感受到的,
视觉听觉感觉 都在转化 就生动了
对联的12种写作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如: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9、借对法
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
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些。
8、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
如:
寒松
入流亡所===
登岸舍舟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
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0、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
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五六月间无署气==二三更夜有钟声。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2、用典法
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
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