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离开密云,是20多年前的金秋,虽然我并非密云人,但密云二中的三年,留下了我最美丽的豆蔻年华。没有想到,数十公里距离,一别竟然就是数十年。如今,携着行销大中华地区的图书作品回家,有些满足,也有些遗憾,当作家梦想终于成真,曾经纯情萌动的青春,也随风而去,这么近,那么远。
金秋,一个足以给我无数想象和美好的词汇。虽然此次行程未过母校,密云县城的沧桑巨变,只是在滨河路擦肩而过,但乡景,乡味,乡情,却也足以唤起我深深的思念,我可以在桃源仙谷溪水潺潺的浮生若梦中沉溺缠绵,我可以在鱼王美食街“花溪渔香”沸腾大锅旁把酒言欢,还有,金叵罗村丰收的歌唱,可爱的葫芦,金灿灿的小米,20年,一次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旅行,淳朴的,祥和的,过去的,现代的,沿着密云大地的无限迷惑,随着高中时代最初的心灵悸动,一路向前。
家·乡景
密云水库,是呵护整个北京的一泓清水,为了保护它,早在20年多前,密云工业发展便已经付出巨大牺牲。如今库区早已严格保护,但东起密云水库西岸,西至观峰台顶巅,全长8公里,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4A级风景区“桃源仙谷”,仍然可以满足我们所有关于“水”的想望。在这里,我可以读到尼采的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这里,我会走进一个关于假期的美梦,一个融一湖六瀑十三潭于一体的,神奇迷醉的隐秘花园。
桃源湖,是这个“隐秘花园”中最精巧动人的所在,它的前世,竟然是1967年的小水库,库容量5万立方米,直到1998年,才华丽转身为景区一隅。
金秋10月,正是红叶盛开的季节,桃源湖畔蜿蜒的山脉,晶莹的湖泊,都如同被魔棒一点,化身成一幅辉煌璀璨的画卷,洋红,紫砂红、明黄、金黄、翠绿,如同触手可及的诗歌,如同可以品读的交响乐,任何一种鸟的羽毛都不如它夺目,任何一幅名画都不如它绚烂。阳光下的湖面明媚亮丽,移步换景,波光粼粼的碧蓝湖水,掩映着高高的山峰,本色俏丽的仿古建筑,时而神色峻俏、时而松驰和缓、情致宛然。
这里还是密云县石城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山谷之间,分布着不少农家院和餐厅,悠闲的农妇,摆些山果来卖,自己,也就成了画中的人物。小院里绿树成荫,空气比城市里不知道要好几倍,天气晴朗时,几张桌子就放在树下,恍惚间觉得不在北方农家里,反而像是南方的秀气庭院。由于时间限制,我未能探访其中奥秘,但我知道,每一个院落,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红叶点染的季节,芬芳绽放,让郁达夫《故都的秋》情怀依然,清新依然。巴尔扎克关于卢瓦尔河谷的描述,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这里——“在这片梦幻的土地上,每移动一步,都会发现一幅崭新的田园画展现在面前”!
顺着石板路前行,便是“桃源仙谷”的精华——桃源瀑。高66米的桃源瀑水流倾泻而下,笔直地落入长80米,宽10米的青龙潭中,气势磅礴,澎湃激扬,成为“桃源仙谷”秋日奔腾生命的魂魄。都说登上青龙天梯俯瞰,则另有一番雄浑气势。因为时间所限,我们未及登上天梯,也未能欣赏到长城横卧的盛景,但我知道,那华夏精神的图腾,就在我们的正上方,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农耕和游牧,连接着战争与和平,连接着历史和现在,连接着神圣和平凡。
家·乡情
溪翁庄镇金叵罗村距鱼王美食街仅数公里,时值第二届金谷开镰节,村民们扮着古老的妆饰舞蹈着,虽然算不上仪态优美,但那纯朴的笑容,显然是发自内心。开镰节会场旁边,就是密不透风、遍野金黄的农田。庄稼鲜黄的色彩流淌着,每一株都默默无闻,但汇聚在一起,却如同生命的力量在歌唱,演绎着丰收和富足的力量,演绎着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祖祖辈数千年来魂牵梦绕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