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边的孩子们》导读课教学设计
(2017-04-09 11:45:25)分类: 教学设计 |
《铁路边的孩子们》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设置悬念、猜读、品味精彩片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导读活动,引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书名,猜故事。
1、简介三个孩子。
3、出示封面,学生猜想书中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阅读片段,了解故事背景
1.读故事片段,交流。
(1)讲述:他们一开始,可不是铁路边的孩子。师读书的第一页。
那么,孩子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片段,学生分读:
(4)从这些文字你读出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阅读目录,走进“铁路边的故事”。
1.读目录,了解作品内容。
(1)学生读目录。
(2)看看目录,你最想读哪个故事?(生自由表达)
2.进入故事一:《抢救火车》。
(2)引导质疑:看到这个名字,你想知道什么?
(3)那么,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读书p80-81
(4)总结:孩子们究竟想到了什么办法呢。故事的结果又如何?他们抢救成功了吗?老师相信你们自己去读感受一定更深刻!
3.进入故事二:《临时消防队员》。
(1)讲述:爸爸不在身边,孩子们在乡村的生活或许是艰难的,但孩子们依然快乐地生活着。这一天,孩子们又来到了铁路旁的运河边。这时,运河边突然划过来一只驳船,只见从驳船上跳下来一个人,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指一生读)
(出示:
他一蹦就跳到岸边,一把抓住彼得的腿,把他拖倒在地,一甩手让他站起来,扭住他的耳朵,狠狠地说:“好,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这河是受保护的吗?你没有权利在这儿捉鱼-----别赖了。”
(2)这个人怎么样?
(3)这个很粗暴、很不友好的船夫名字叫做比尔,知道吗,比尔后来可不一样了!
(出示:
“你们明天七点到这里来,”他说,“我要免费带你们到法雷去游览,再送你们回来。”
(5)小结:这个故事在这本书中的名字叫做——(出示:临时消防队员)就是这样的一件事让孩子们与船夫比尔成了很好的朋友,其中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就在这本书里等着大家咯!
4.简介其他人物
(1)出示人物图片,师简单介绍:火车站站长、火车站工人珀克斯、隧道少年吉姆,老先生。
5.
(1)师深情讲述:因为爸爸的突然离开,孩子们不想让妈妈伤心,嘴上从来不问,也不提,其实内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对爸爸的思念。他们每天都会坐在木栅栏上看火车,有一天,他们觉得九点十五分的火车是要开向爸爸那儿的,于是,他们开始每天向火车挥手,希望火车可以把他们心中的爱带给爸爸。突然有一天,奇妙的一幕出现了,从火车的头等车厢里竟有一只手伸出来挥动着回答他们,那是一只非常干净的手……从此以后,相互挥手就成了孩子们每天与九点十五分火车之间的约定。
这只手的主人就是这位——老先生。孩子们和这位老先生后来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改变了他们彼此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彼此的命运。爸爸最后回来了吗?
四、品味细节
(1)这些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正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之一,吸引着我们去阅读。与此同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细节描写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品味。
1.简介作者尹迪丝·内斯比特。
2. 引导学生关注封面、封底、扉页,后记。
3、特别引导学生关注封底中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