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瓶子)
(2022-06-05 20:39:35)分类: 微小说(瓶子) |
逆流
这里的溪水混浊又清澈。
泥与石裹挟在溪流里,杂草缠绕在溪岸。还有行人走过了,随手扔下几片垃圾:只要没有人看见,就不会有多大关系的。水受到污染,不论是什么方式:是风吹落;还是甚至将排污口直接导入溪流中。这溪水浑浊不堪。
可是扎着头巾的姑娘,冬日脸蛋红扑扑的,鞠起一捧溪水洗脸,脸蛋因为受冻变得更加红了;连睫毛上都沾着晶莹的水珠。大娘挑着担子,回屋的时候,两只沉甸甸的水桶左右摇晃,韵律快要荡溢出来。这溪水清澈极了。
它是山间的溪水吗?不是的。那是城市里的河流?也不是的。这里不是山间,也不是城市里。都不准确的。
溪头立着一块圆石,一半浸润在溪水里,一半餐风宿露。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有谁见过水里的方石吗?水里是没有方石的,多是圆石。石下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说。这也没什么特别的,圆石下的传说多着是呢!不过是一块原石下的鱼,知晓一块原石下的传说;不知晓其他圆石下的传说。不用知晓,不必知晓,不知可以知晓,反正是不知晓。
传说总是带着美好的色彩。圆石下的鱼,只要跃过这圆石,就可以跟随夏日湍急的流水抵达海洋。这其实都不是传说了,总有鱼儿越过去的,于是带来美好的音信:美丽的珊瑚海,诡谲状如天空的海底,载着波涛的轮船,海水褪去沉下的火一般的夕阳。这都是真实的,是那些抵达海洋的鱼儿的亲口述说。于是鱼儿竞相学习跳跃。其实跳跃的动作是否有够强健有力,是否有够优美动人呢?不一定的,因为鱼儿的目标只是跳过这块圆石。今日的圆石露出多高,鱼儿就跃起多高,便是足够的。那是否掌握了各种样式的动作呢?其实也不一定的,因为只要掌握越过这块圆石的动作,也是足够的。鱼儿想要越过这块圆石,已经是十倍的艰辛,何苦再增添难度?
一只鱼儿就是这样的。它没有姓名。实际上,它可能都不知晓名字这回事儿,或者说,它的名字我无从知晓。它没有强壮有力的身姿,没有展开如扇一般的翅膀,甚至跳跃起来总是有些笨拙。平凡的鱼:在其他的鱼看上去是这么回事儿;也没有什么鱼花时间去挖掘它的不平凡。也许,发现自己的不平凡是它自己的义务。它努力地跳跃着,也并没有十分的努力:没有终日不倦地跳跃着。这好像十分可惜,与电影小说里的人物十分不同:电影小说里的人物总是能“十年如一日”般努力着,于是达成登峰造极的成就。
但是这条鱼,终于还是越过了圆石。刚开始时,它乍一看:咳,圆石后面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呢?虽是这样想着,但心底总是激动快乐的,有着充足的劲儿往前游动。一路上,它遇到不同的伙伴。有些伙伴历经了千辛万苦才与它一同而来,而有些伙伴来前一路坦途。但它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海洋。
只要顺着流水,一路上锻炼自身的本领,熬过风暴,陷阱,捕食猎杀,剩下的鱼儿就能抵达海洋。它们始终相信这一点。可在这艰难又美丽的旅途中,这鱼儿却犹豫不定。
是它不想到达大海吗?不是的。是它懒惰想要放弃?它觉得累,不愿再往前游动?也不是的。
它总是回头望一望。下雨后它会看见彩虹:幻梦一般,是真是假?绚烂的光泽投在水面上,浮动的光影,是动是静?它被彩虹深深地吸引着,有时忘记了前行。前行,前行!这是它的使命,是它的动力,是它的希望,是它的目标。前行,前行!这是一座山,压在它身上。鱼儿有时候喘不过气来。旁边的鱼儿劝它:“不用感到有什么特别的,前行,这座大山哪一条鱼儿不用背负呢?”这是一座囚牢,把它锁在里面。每当它看看彩虹,心里就会感到遗憾:咳,为什么我不是海鸥呢?海鸥可以与彩虹为伴,不至于在水底窥探。旁边的鱼儿劝它:“你在张望着什么呢?这些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你做到前行,就可以了。”
鱼儿也常常劝自己:彩虹终究是浮华的掠影,是抓不住,碰不到的。而大海的传说,鱼儿们口口相传,铭记到如今。可是一场大雨过后,彩虹绮丽飘渺的光辉洒在水面上时,鱼儿总是陶醉到难以忘怀。即使彩虹散去了,斑斓在它的心底还会久久地驻足,不会离去。它深深地爱着彩虹,已经不会产生任何怀疑。
它在逆流。因为彩虹不是总在去往大海的方向。有几次它做出选择,为了追随彩虹,逆着海洋的方向游动。它看见一些鱼儿的惊奇,一些鱼儿的理解,更多的是淡漠。它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正确。它甚至不知道,有没有别的鱼儿会这么做。它没有俯瞰的视角,不可能将水底看得一清二楚。它无非看得清眼前,眼前的鱼儿的游向。有时候,它甚至忘了看看身边的鱼儿。若是一刻不停地看着身边的鱼儿,那鱼儿就连片刻也得不到休息。
即使我得不到彩虹,我也愿意追随下去。这不是飞蛾扑火,而是为了心中的美好心甘情愿。我可能看不到珊瑚海了,也看不到灿烂的海底,壮丽的夕阳,宏伟的轮船。那我越过圆石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会遗憾吗?
鱼儿心中默念。
也许,它永远也没有机会给原石那边的鱼儿们带来美好的音信,永远也没有机会游于海洋之中。它在逆流,没有什么孤勇,没有什么值得称道,只是想着,能否尝试着做一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