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系列观察之十三:闭幕啦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在路上 |
闭幕式延迟到周日(11.20)日凌晨三点,北京时间周日上午九点,仿佛就是为我们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到点了,现场webcast准时播放,空空荡荡的全会会场,人们陆陆续续走进来,然后是摄影摄像工作人员,直到接近10点,主席台上才开始上人。一下子5个多小时,中间还有半个小时休会——瑞士代表团说,他们一直关注cover decision的动态,没有时间对减缓部分(MWP)的案文进行最终审阅,需要一点时间。大约五十分钟之后,大会重新开始。还好,相对顺利地结束了。也是,已经是周日了,确实没有时间再拖延了,大会主席飞快地走着流程,大家的疲倦肉眼能看得出来。COP26闭幕会现场修改案文的戏剧性场面没有出现。
粗粗看一下大会成果,首先,确定要成立一个“损失损害基金”,专门用于最脆弱国家,并成立相应的“过渡委员会”(Transitional Committee),争取2023年的COP28通过章程,让该基金尽早进入实施阶段。欧盟的呼吁(见No.12)得到了一定回应,即识别和扩大资金来源(Identifying and expanding sources of funding)。此外,公约以及《巴黎协定》外的资金来源也可以计入该基金盘子(include sources, funds, process and initiatives under and outside the convention and Paris Agreement)。这算是推动《巴黎协定》向前迈进了一步,从现场看大家对这个成果表示满意。同样针对“损失损害”的圣地亚哥网络也取得了进展。
其次,最受关注的减缓部分,1.5度目标多次出现,勉强表明大家keep 1.5 in reach 的决心;以与COP26同样的措辞request(要求)缔约方更新NDC,上几版本出现过的strongly urge(强烈敦促)或urge(敦促)消失; 保留了COP26要求削减煤电和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的表述,但没有向前走一步,即将削减范围扩展到所有化石燃料,当然,以前版本短暂出现的新词“rationallise”(合理解释,见No.11)没有保留。总体来讲,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COP27在减缓方面能够维持不倒退已经很不容易了。
联合国秘书长第一时间发表了书面讲话 [2],肯定会议成果,再一次指出排放差距还在那里明晃晃地摆着, 远远远远不是终点。
深入的成果分析还需要时间。总体而言,自从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大家都努力保证会议不会无果、不欢而散,最后一刻总是保持了妥协合作精神,这样我们的多边进程才能磕磕绊绊走下去。何况格拉斯哥大会的“榜样”有点难以企及,能有任何进展都值得赞赏。
英国朋友Simon Sharpe参加了会议,他非常乐观,认为场内的辩论——无论怎样——已经与我们需要的转型不相关了,技术快速发展、各个层面表现出的政治意愿和务实合作将给我们带来更大希望。这里顺别提供他的评论链接 [3] 。
这大约也是我的最后一篇观察日记了。这两周很辛苦,给自己点一个赞。很喜欢一句话,贴在这里共勉:It’s hope that kills you, but it is always reasonable to be hop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