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观察系列之十一:气候有点诡异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在路上 |
11.17,
按照原计划,这是大会结束倒数第二天,没有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也是,确实没什么实质进展托出来。很焦灼的样子,以致于小岛国集团、最不发达国家集团和拉丁美洲国家集体召开了一个“紧急记者会”,呼吁必须有一个新的机制或机构(facility)应对损失损害,否则,大会至少在气候公平方面是失败的[1]。是的,失败的幽灵又开始在会场徘徊了——一如既往,没有哪个大会顺利结束——当会议只剩不到48小时的时候。Frans在欧盟+欧洲议会的记者会说,no
time to lose
(没有失败的时间)。在这么一场“珍贵”的记者会上,尖锐问题一个个抛向老头子,不容易。这也是一场有料的记者会,不仅重复以往立场,也有更清晰的喊话。
对于损失损害,Frans重申,欧盟支持“在未来可以”有一个新的基金来来专门处理这个问题(could have a new
fund in
future)。一个问题是,现在脆弱国家紧急需要支援,而一个新的基金运作起来至少要5-6年时间,而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相关机构,例如绿色气候基金(GCF),可以立即筹款立即生效。不应该过于讲求形式而耽误实质内容。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反对“77国集团”(G77)的建议,他们还是按照1992年的情况来分割这个世界,但现在我们生活在2022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太大变化,我们应该按照2022年的情况来调整和扩大出资盘子,评估每个国家的合理出资贡献(fair-share)。另外,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far
more complex),还按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二分法机械地分割世界,已经非常不合理了。
有些记者“别有用心”,问:你说的扩大出资盘子,是不是指中 国?中
国如何回应欧盟的关切?Frans很为难地回答:我们向很多国家提出这样的期望,包括中 国,在我们的交流中,中
国至少愿意支持“圣地亚哥网络”,这非常好,希望进一步加强交流。
11月16日大会主席Samel(图2)终于发布了一份“non-paper”(非文件)[2],罗列着cover
decision中可能涵盖的要素——依然是要素,而不是文本。但足足铺满了20页,大家都呆住了。剩下不到48小时,端出来的依然不是谈判文本,
动作未免太慢了。记者们的问题也围绕这个东西。为什么”phase-down all fossil
fuel”没有,为什么1.5度没有——G20宣言里都强调了?Frans说,你们应该去问主席国,这是他们准备的;关于削减所有化石燃料,欧盟是支持的,但不希望混淆了优先顺序,煤炭比天然气高碳多了。有记者问,文件中要求“发达国家到2030年实现负排放”(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attain net-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 by 2030),
你怎么看?Frans简短地回答,加强行动总是好的,至于其他,let’s stay real a bit. 2030?Come on……
Frans 就差说“别开玩笑了”。
欧洲议会议员也到场了。他的主要评论是:切实减缓才是减少损失损害的最终答案。欧洲议会不反对建立新的机制,但两个问题(减缓、损失损害)都需要有进展。
粗粗读一下这个non-paper,除了有记者们提到的缺失,很多地方都重复了COP26的表述,但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呼吁“the
phase down of unabated coal power and phase out and rationalise
inefficient fossil fuel
subsidies",其中的“rationallise”(合理解释)是新增的。蛮有趣。
眼瞧着这节奏,“大佬们”都着急了。秘书长古特雷斯重返会场;英国、加拿大和欧盟纷纷表示,G20宣言不应该成为COP27成果的“上限”而应该是基础[3]。
怎么说呢,很多事情都是大年小年轮回,COP26是一个“大年”,COP27很难重复,要进步很难,现在看“不退步”也挺难,大约是个不知不扣的“小年”,明年的COP28,在迪拜,也很难要求一个油气国家推动形成众望所归的成果。后年的呢,不是说在欧洲吗,怎么又有传闻说是在巴西?这边很焦虑,那廂卢拉和土著代表玩得很嗨(图2),也是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