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OP27观察系列之七:Gonewithwind,1.5?

(2022-11-13 11:26:45)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在路上

       休会之前的最后一天(11.12),大会主题是“适应(again)和农业日”,重要的话说三遍,预计结束之前还会有一次适应日。我也重申一遍科学认知:适应有极限;以及我的理解;减缓是最大的适应。

       大会主席特别代表的例行记者召开会召开会依然是我的重要信息来源。咀嚼一下可以粗略判断场内情况和关注焦点,虽然不见得准确。关于重要议题谈判进展:1) 损失损害。没有人否认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没人否认需要更多的钱,焦点在于是否需要一个新的组织机构(facility)以及如何分配资金,各方观点依然有分歧。目前为止取得了“合理进展”(reasonable progress)。这里再夹带一点我的私货,确实没有处理“损失损害”问题的特定机构,但公约架构其实已经非常官僚了,再增加新的机构,确实重重叠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谈判,一步步往中间地靠拢。 2) 关于温升目标,特别是格拉斯哥成果中高亮的1.5度,如何在COP27中进一步推进,or,是不是要退步?Wael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我们争取“最大的、可能的进步”(maximum possible advances),但不意味着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第二,我们这几天不断强调适应、资金的进展,似乎忽略了减缓问题,不是的,减缓影响所有要素,我们要的是全面进展(full speed of all elements)3)没有看到中美宣言之类的东西?确实没有,但不要担心,对话渠道还是有的。

同样的关切不时出现。12日米国代表团举行了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满脸疲倦的克里站满30分钟。针对损失损害,克里的大意是,米国从来不反对把这个问题纳入谈判议程,也在跟进关于新机构(facility)的讨论,但米国认为更重要的筹措资金的机制(finance mechanism)。要彻底转型,每年需要2-4万亿美元投资,没有谁能出得起,需要先建立种子基金(New FA?) ——现在已经有很多了,比如米国3500万,欧盟3000万,德国1亿(?)优惠贷款,等——然后吸引私人资金过来,形成“钱生钱”的良性循环。那些烧煤烧了七八十年的国家也应该加入进来(针对中 国是否应该出钱的问题)针对温升目标,记者提问,说有些国家反对1.5度甚至2度?克里回答,确实有极其少数的国家(very few countries)不愿意看到相关措辞,但这个已经在COP26大会上通过了,大家都同意了,COP27不应该后退。针对中美磋商,克里说目前还没有直接对话,气候变化不是双边问题,是多边问题。

        又一群米国国会山的“老爷们”下山了,这次是参议员们,带着难以掩饰的傲慢神情出席发布会。主要观点有这些:1) IRA具有历史性意义;2) 支持EPA即将颁布的新的甲烷管控规则,我们不仅要加强国内执行和监管,同时也要强化国际执行机制;3) 正在讨论的计划是,将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碳社会成本——50美元/tC——提高到120美元;4) 支持欧盟的边境调节机制,希望英国加入,米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都有希望加入。难得是他们也自我批评了一下,说为什么米国一度显得那么保守?因为有很多化石燃料利益集团影响国会,这是米国的政治现实。IRA虽然通过了但深受影响,例如里面没有直接体现国际合作,但并不排除。至于气候公平,米国直到20228月才开始在国内直面这个问题,为相对贫困的社区提供支持,现在逐渐向国际层面扩展,但欧洲中国也应该加入。

        不知道该如何评论他们?说好听是坦率,说难听是脸皮确实不薄。其他先不说,这些白人男性们一口一个“black and brown communities(有色社区) “black and brown countries”(有色国家),不觉得有种族主义色彩吗?这个米国也应该是忌讳吧?

       这一天大会主席应该已经召集部长们就头号决定文件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讨论。详情不晓得,只是感觉需要政治家们考虑到的通盘因素太多了,气候危机、温控目标、钱和相关机制机构、地缘政治危机/能源危机、紧急力度提升、全球盘点……既要前进又不能冒进,没有比这更难的事情了。这个纷乱的世界。

        1.5度目标……COP26目标是“keep 1.5 alive”,会议成果认为1.5还活着,但脉搏很弱;到今年,恐怕很少有人再理直气壮地说1.5度还有可能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理性要实事求是,要接受现实;作为一名地球人,想说的是,人们绝对不应该感到如释重负甚至幸灾乐祸,而应该感到羞愧。回想一下今年夏天的酷暑境况 [1],人类无奈无助但并不无辜。

       随着大会半程的结束,场外活动纷纷接近尾声,大部分眼光都转向了场内。附属机构的磋商大体结束了,形成阶段性成果提交COP大会审议,不能达成一致的议题由部长级会议讨论或者来年接着谈。按照ENB的说法,关于市场机制有分歧可以理解,怎么关于最不发达国家事宜或者适应计划问题,都有分歧,最终形成的也只是过程性结果,让人有点吃惊了 [2]。闭幕会上,一如既往,缔约方纷纷表示失望,希望第二周会议能有新的进步。花絮是,任职多年的SBI主席Marianne Karisen要离职了(1),大家纷纷表示感谢。又损失了一位女性主席。

       会场外的抗 议活动持续了一天。图比亚娜分享了她的观察之一(2),这是一届“安静”的COP,公 会没有太多参与和发声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多来自公开视听资料,也许又不准确的地方,见谅)

COP27观察系列之七:Gonewithwind,1.5?
图1 即将卸任的SBI联合主席Marianne Karisen(from ENB)
COP27观察系列之七:Gonewithwind,1.5?
图2 图比亚娜在记者招待会上(来自电脑截屏)

COP27观察系列之七:Gonewithwind,1.5?
图3 IPCC副主席Thelma在全球盘点技术对话会上(from ENB)


[1] https://mp.weixin.qq.com/s/-PSu1tX_bKlO8R_B7bsbcg

[2] https://enb.iisd.org/sharm-el-sheikh-climate-change-conference-cop27-12Nov2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