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铁大约拥有世界上最严格最严密的安检系统,没有之一。一个地铁口配一台扫描仪和至少五名安检员,按照一个地铁站至少三个出入口、北京现有460个车站简单估算,光为安检配置的工作人员就接近7000,这还是保守估计。这也算是解决就业么?看着一张张20岁左右的充满疲倦感的脸孔,老木不知道这样的岗位有什么价值。早上,站在安检通道起点、背向安检仪、面向乘客的那个男安检员总在闭眼打瞌睡,老木很担心他一旦睡着摔倒在地。冬天,寒风嗖嗖地刮进来,安检员们身着大棉衣哆哆嗦嗦,想打瞌睡不可能的。每一个乘客通过,人包分拣,安检小姑娘手持仪器,在乘客面前胡乱划拉一下,大体完全变成了虚晃一枪的程式。“两会”和大节庆日期间,他们看上去会略认真一些,不过很快恢复常态。老木这样天天不间断定时定点乘坐地铁的乘客,没有记住一张安检面孔,不是老木记性差,是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太强了。老木明白他们一定是合同工,就像那些保安一样,都是人力公司派遣过来的,随时更换。这样的岗位,不要也罢,老木常想。青春不应该被这样耗费。
这几年里,地铁广播常年不断播报:请大家接受安检,请大家全程佩戴口罩,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这些新常态,不接受也得接受。老木反感的是“配合”这两个字。老木理解,“配合”用于强制性命令——当然戴口罩也是强制命令——而且是执法人面对被执法人“不配合”时的说辞,例如公安人员追逃,对方拒绝,有反抗表现,公安可口头或通过大广播要求其“配合”。地铁里的乘客们个个都老老实实地带着口罩,一时有所疏忽,被提醒后马上改正,有必要用“配合”这种生硬的词汇吗?你们真的把乘客都当成嫌疑犯了吗?老木知道自己又吹毛求疵了,作为一个准“文字工作者”。老木想对地铁广播说:请谁都不要高高在上、自带高海拔,这样说也许更好——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牛津大学的花园(来自Nature,
图文无关)

英国的红松鼠和蓝铃(来自Nature,
图文无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