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少爷终结者86
少爷终结者8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04
  • 关注人气: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章接任剿捻

(2023-01-11 20:58:52)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李鸿章接任剿捻


曾国藩黯然南返之后,左宗棠十分高兴,并且放出口风,“湘、淮暗分气类”,“即从大帅分起”,希望挑动曾、李矛盾。朝野上下也出现很多传闻,说曾国藩和李鸿章出现严重不合。

虽然心情确实不愉快,但是作为一个有胸襟的政治家,曾国藩内心明白李鸿章其实是最合适的“替手”。被李鸿章取代,对曾国藩个人来讲,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但对国家来讲,其实是最优的选择。因此曾国藩写信给朋友,对左宗棠的说法予以澄清,并致信李氏兄弟,让他们不必心存芥蒂。当李鸿章初出不利,遭遇言路弹劾时,曾国藩更是坚定地表示:“如有大风波,仆自分任其愆,必不使(李鸿章)独当其咎。”

回到两江之后,虽远在千里之外,但曾国藩的心仍是悬在剿捻的战场上。他诚心诚意希望李鸿章尽快把“捻匪”荡平,因为湘淮一体、曾李一家,合则两利,离则俱伤。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深明这个道理。曾国藩对李鸿章说:来示谓中外倚鄙人为砥柱,仆实视淮军、阁下为转移。淮军利,阁下安,仆则砥柱也;淮军钝,阁下危,则仆累卵也。”

李鸿章接任后,军事进展也并不顺利,一开始连遭惨败。张树珊败死,成大吉军哗变,号称劲旅的刘铭传军几乎被歼。曾国藩心情十分沉重,对赵烈文说,这一段时间,“各帅均被斥责”,“辞气严厉,为迩来所无。少帅(指李鸿章)及沅浦胸次未能含养,万一焦愤,致别有意外。则国家更不可问。且大局如此,断难有瘳(恢复),吾恐仍不免北行。自顾精力颓唐,亦非了此一局之人,惟祈速死为愈耳”。他在讲这些话时“神气凄怆”,致使能言善辩的赵烈文感到“无以为慰”。

不过,李鸿章毕竟才干突出。虽然曾国藩提出河防策略之初,他一时不太理解。后来他力排众议,坚持 “以静制动”,“觅地灭贼”。虽然曾、李二人的战略原则相同,但李鸿章年富力强,头脑比曾国藩更为聪明,在战术上把守与攻、堵与击、围与剿结合得更紧密,运用得更灵活。因此,他领兵一年多后,就把东捻军成功镇压下去。

领导者容易犯的错误是猜忌、堤防、恋栈,而接班人容易犯的毛病是“抢班夺权”、忘恩负义。在曾、李关系中,李鸿章不无操之过急之处,但是曾国藩能包容大度,坚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抽身退步,完成了曾、李军事权的顺利交接。


分任其愆】:分任,分别承担;愆,罪过。

【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引申为梗塞。

】:病愈;损坏。

颓唐】:精神萎靡,情绪消极。

 




        摘自张宏杰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