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喜闻“人过”

(2023-01-07 19:44:20)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不喜闻“人过”



游览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那里面保存着许多古碑,其中颜真卿所书一方碑,内容是东汉马援的一句话:“马伏波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也。”落款注明写于大历三年四月,也就是颜真卿58岁时。

仕途多艰,政局动荡不安,颜鲁公的官也不好当,有史料说他这年正好遭贬。作为监察部门的官员,对“人过”作如是观,不能不说很值得玩味。譬如有人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人家举报到监察部门,身为朝廷命官的颜真卿,果能“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吗?那还谈得上什么查处?

马援是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军事家。颜真卿所录这段话,是马援给侄儿严、敦的信里说的。当时马援在交趾打仗,听说老兄的两个儿子严、敦喜欢议人长短,于是写了封信给他们,靠诫“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也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颜真卿所处的时代,与马援不同。政治上腐败,官场上明争暗斗,喜闻人过,落井下石,以抓对方小辫子为能事,或者制造谣言,布设陷阱,打小报告,古往今来,这种内耗曾使一些人事业荒废,精神不振,离心离德。颜真卿书马援语句的用意,从这一层看,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也是对当朝积弊痛下针砭。

尝闻“闻过则喜”,实指喜闻己过,而非喜闻人过。对“人过”的态度,尽管不好一概而论,但倘是喜闻乐见,落井下石,倒不如照马援说的办:“如闻父母之名”。



 

 

            摘自20221230日《报刊文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沈葆桢的崛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